03-03
8458次
0人
14個
41個
平山堂 進入仙人舊館,便是古風流溢的“平山堂”,此堂初建于宋慶歷八年歐陽修知揚州時所建。42歲的歐陽修初到楊州后,政務龐雜,應接尤多,但綱目不 亂,關心民瘼,秤擊暴斂,深受百姓愛戴。歐公在公務之余,寄情干山水詩酒,游目騁懷,筑平山堂作講學、游宴之所,數月而成。平山堂前筑石臺,圍以欄檻,歐公親植柳樹,時稱“歐公柳”。因望江南諸山,含青吐翠,飛撲于眉睫而恰與堂平;加之歐公內心所思,江南及各路諸才子,若可攀躋,寄此情于此景之中,故定堂名為“平山堂”。北檐下有清光緒二年(1876)林肇元所題匾額:“遠山來與此堂平”亦點明含義。嘉佑八年(1063),山堂朽,工部郎中刁約領揚州事時重修山堂。封閉前庭,改制為行春臺。南宋紹興末年臺圮,隆興元年(1163)至嘉定三年(1210)多次興毀。元代一度荒廢。明萬歷年間,知府吳秀重建山堂。 清康熙十二年(1673),刑部主事江都汪懋麟與太守金長真又擴建山堂,并建行春臺。康熙帝南巡維揚時,至平山堂題“平山堂”、“賢守清風”、“怡情”、“澄曠”四額,并制《平山堂》詩一首。乾隆元年(1736)又整修山堂,規模益大。為記此事,在平山堂南,東壁面西處有乾隆元年七月兩淮都轉運鹽使尹會一撰并書《重修平山堂》碑石一方。咸豐年間,平山堂毀于兵燹。 今日之平山堂是同治九年(1870)鹽運使方浚頤重建。其建筑為宏宇敞口,面南五楹,七架粱,前有卷柵廊。在明間北廊柱軸線上設落地罩,從罩到檐柱以北設走廊與“谷林堂”相連,今平山堂為方浚頤所題。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題“風流宛在”,乃追懷歐公韻事而書,書法流暢, 看來其“流”少一點而“在”多一點,用字活而非錯,回味其意歐公風流仍在。 山堂建成后,歐公寄書前任太守韓琦曰:“獨平山堂占勝蜀岡,江南諸山一目千里”。可見歐公于平山堂前眼界寬廣而心曠神怡,故清代彭玉麟有“放開眼界”之匾。 1979年又事大修,山堂面目一新,令人流連往返。?
作者:刁品安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08-16 11:22:06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