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593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Th1/Th2細胞因子表達失衡是發病機制之一 本報訊 (記者鄭靈巧)在我國曾多次暴發流行的廣州管圓線蟲病的發病機制一直不清楚,且無公認治療方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首次觀察了人感染該病后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的細胞因子變化,發現Th1/Th2細胞因子失衡是廣州管圓線蟲病發病機制之一,阿苯達唑聯合地塞米松可通過調節體內細胞因子水平治療該病,從而為揭示該病的發病機制和制訂臨床治療方案提供了實驗基礎。該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美國《實驗寄生蟲學》上。 據介紹,廣州管圓線蟲病多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Ⅲ期幼蟲的淡水螺肉引發。幼蟲侵入人體后寄生于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頭痛、皮膚異常感覺等癥狀。多數患者能痊愈,重者可留有后遺癥甚至死亡。該病主要流行于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嶼。2003年,衛生部將其列為我國新發傳染病。 在北京友誼醫院陰赪宏教授指導下,碩士研究生刁宗禮應用PCR方法動態觀察了43名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急性期和恢復期(治療后)的PBMC細胞因子基因表達水平,發現急性期患者IL-4、IL-5和IL-10等Th2細胞因子的表達明顯升高。其中,IL-5升高最為明顯,在免疫應答中起主導作用;而Th1細胞因子IL-2和IFN-γ則為低表達,從而導致了Th1/Th2表達失衡。進一步研究發現,人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病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明顯升高,且其變化趨勢與IL-5基因表達水平高度一致,表明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嗜酸性粒細胞的升高是IL-5依賴性的。 網絡編輯: 來源: 健康報 發布日期:2009-09-15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09-15 10:26:1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