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76210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87人
902部
黃峭,字峭山,號青崗(872—953),福建邵武人,唐昭宗工部侍郎,娶三妻,共生二十一子,子孫眾多。當時正處于唐末五代更變之際,目睹兵連禍結,社會動亂,考慮到“多男多懼”,聚不如散,于是遣散諸子到閩粵贛各地,以避不測之禍。他的遣子故事,世代傳為美談。諸子臨別,峭山吟詩一首,為各地子孫相親證據,世稱“遣子詩”,俗稱“認宗詩”。 此詩流傳已逾千年,而今峭山子孫遍布大江南北、東南亞和世界各地,影響海內外。此詩口傳居多,各地傳誦詞句各有差異。近年海內外峭公子孫多次來函來訪查詢,今據所搜集的閩粵臺和東南亞各地部分族譜所載及口傳資料(附錄于后),從詩中詞句的差別分析,大多數出于音、形、義相同或相近之誤。要探究此詩遣詞造句正確已否,必須探索峭公作此詩的歷史背景、遣子意圖和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據峭公第十六子黃潭《峭公行錄》記載,唐末五代動亂,峭公為避亂而遣散諸子,送別時而作此詩。據詩中思想內容分析,可歸納為三層意思:首先肯定兒子年富力強,有所作為,教育諸子居安要思危,立志四方;繼而教育兒孫要樹立綱常道德,弘揚家傳孝道;最后訓戒兒孫不要迷信天命,要自強不息,人定勝天。今據詩中內容及律詩格律分析校正于下: 首聯上聯“駿馬登程往異方”,以“駿馬”比喻年富力強、有所作為的諸子,猶如千里馬各奔前程,立志四方。有些地區不了解峭公三位郡君是“上官、吳、鄭氏”,誤以“駿馬”、“迅馬”、“策馬”稱為三媽。或以“匆匆”、“騰騰”、“揮騰”形容駿馬登程的神態和速度,都不合詩中本意和諸子依依惜別的情景。 下聯“任尋勝地立綱常”。“任尋勝地”,詩本意要讓諸子任意選擇社會環境安定、地理條件好、足以避亂和開拓的地方。今有口傳為“任居隨地”或“任徙何處”等,這樣就無所謂擇地而居,怎能避亂和開拓?唐末五代,“臣弒其君,子弒其父”(《新五代史》卷34《一行傳序》),互相殘殺,綱常道德已廢棄殆盡。如史稱“不倒翁”的馮道,歷仕五朝十一君(包括契丹入主中原),歷時二十多年。他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晚年竟作《長樂老自敘》。宋歐陽修說:“予讀馮道《長樂老序》,見其自述以為榮,其可謂無廉矣,則天下國家可從而知也”(《新五代史》卷54《雜傳序》。可見唐末五代所謂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的封建道德觀念,已沉沒喪失無遺。峭公認為當時社會動亂的根本問題就在于道德敗壞。因此,號召諸子“立綱常”道德,這對于安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教育意義。 頷聯:“吾思異境猶吾境,汝在他鄉則故鄉。”峭公于動亂時代居安思危,遣子之時,只求三妻位下各留長子侍奉,其余一十八支分散避亂。當時諸子舍不得遠離年邁雙親,一時思想不通說:“吾父日暮桑榆,兒等方惴焉滋生懼慮,不能及時愛日,而反拋垂白之高堂,遠處他鄉,多男何益?”峭公意味深長地勸導:“誰云散不如聚,而共戀此一方為?爾不聞‘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爾等誠有孝心,雖分居別處,何異以在乎?”(《峭公行錄》)。他教導諸子要認清形勢,為家族安全考慮,不要留戀故土。鼓勵諸子要志在四方,到新的環境中開拓發展。有些地區,將此聯對仗的第一音節“吾思”對“汝在”,傳為“年深”對“日久”,雖然內容出入不大,但未能表達峭公面對諸子勸導的情景。還有傳“身居”對“久住”等等,都不合對偶的格律要求。 頸聯上聯:“朝夕莫忘親命語”,有的將“命語”傳寫為“囑咐”,意義雖然相同,但“囑咐”不能表達此次遣子帶有強制遣散的命令語氣。下聯:“春秋須薦祖宗香”。“春秋”二祭,符合古代祭祀的禮俗習慣。若用“晨昏”,即有天天之間,豈有苛求子孫天天祭祀祖宗之理。而“薦”的對象是“祖宗香”(指子孫祭祀祖先之事),有的用“祖蒸嘗”。“蒸嘗”,語出《詩經·小雅·天保》“礻龠 祠蒸嘗”之句,指四季祭祀。“蒸”冬祭,“嘗”秋祭。這顯然與“春秋”二祭的時令不合,且語意表達也不清楚。此聯反映峭公在強制遣散諸子的同時,也考慮到東漢江夏孝子黃香,被尊為中國傳統孝道的典范和代表,歷代黃氏以孝傳家,而今諸子遠去他鄉,因而教育諸子要緬懷祖宗功德,日后于春秋令序節日要祭祀祖宗,弘揚黃氏家傳孝道的傳統美德。 尾聯:據各地宗譜和口傳資料,大體可分兩類: 其一:“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此聯出自峭公故鄉邵武和平鎮,反映峭公遣子時,面臨五代更替,兵連禍結,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深覺天命無常,,考慮諸子分處各地,將會遇到預想不到的重重困難。因此,教育諸子不管社會如何動亂,生活上遇到多大困難,都不能抱有任何幻想,更不能迷信天命,而應當抱定人定勝天的思想,自強不息,謀求生存和發展。此聯內容符合當時戰亂的歷史背景和峭公遣子的思想感情。字內行間充滿著一種使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鼓舞著后代子孫從邵武走向閩粵東南沿海,走向海外東南亞以至全世界,影響深遠。本文認為此聯是原詩最精華的點睛之筆。 其二:“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此聯內容屬于臨別祝詞,對子孫良好祝愿。尾聯迥異并非口傳或抄錄之誤,而是后世文人有意更改,其原因何在?或許認為峭公雖處五季更移之際,而家族尚未遭受戰禍,兒孫興旺發展;入宋以來,邵武黃氏人才輩出,不少著名理學家為黃氏先賢賦詩題贊,或許認為峭公“遣子詩”雖無意否定“天命”,卻又不信“天命”,這與理學家所推崇的“天理”、“天道”學說不相融洽;或許有人誤認為峭公是宋代人,是“江夏太守”、“尚書仆射”、“奎章閣大學士”,鐘鳴鼎食,人文昌盛,故作如此修改。還有尾聯結語改為“俾我兒郎盡熾昌”、“二八男兒總吉昌”。“二八男兒”,據《漳浦湖西、長橋黃氏族譜總志序言》夾注中說,此指開基祖天從公傳六世孫,“從堂兄弟十六均”,特定為“六世祖(均輩)”內八句。關于尾聯的迥別,仍有待考查探討。經校正后的“遣子詩”抄錄如下: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吾思異境猶吾境,汝在他鄉則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春秋須薦祖宗香。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依據七言律詩的格律分析,此詩屬于仄起式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據古代韻書,屬于“七陽”韻。按現代漢語音韻說,屬于押“ang”韻。古代語音聲字,在現代語音中已不存在,分別派入四聲中去,但閩南語系還保留著入聲字。詩中“三七”的“七”,“朝夕”的“夕”,現在屬于平聲字,而古代屬于“四質十一陌”的入聲字,則是仄聲。“莫忘”的“忘”,現在屬于仄聲字,而據《正韻》音“亡”,屬于平聲字。以古代韻書對照,此詩平仄聲調符合七言律詩格律。至于詩中對偶句,頷聯:“朝夕莫忘親命語”,對“春秋須薦祖宗香”。兩聯對偶的內容相關,平仄交替對仗,詞性相當,結構相似,符合律詩對偶的格律要求,所以從律詩的音韻、平仄、對偶各方面分析,此詩符合仄起式首句入韻的七言律詩格律。本人才疏學淺,如有不妥之處,務請不吝指正。 (附各地流傳“遣子詩”于后)閩粵臺菲流傳“遣子詩”第一類:福建邵武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我思異境猶吾境,爾在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漫云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第二類:(一)廣東潮州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身居外境猶吾境,久住他鄉即舊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錄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1)《潮州黃氏宗譜》)(二)福建漳浦、詔安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吾思異境猶吾境,汝在他鄉則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春秋須薦祖宗香。根深葉茂同庥慶,三七男兒總熾昌。(錄自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漳浦高山黃氏族譜》)第三類:(一)菲律濱、臺灣、廣東梅州、鐃平駿馬匆匆出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蒼天永庇誠吾愿,三七男兒總熾昌。(錄自菲律濱江夏黃氏宗親總會《祖訓》)(二)福建:云霄下洞、平和國強駿馬登程往異疆,任從勝地立綱常。年深異境猶吾境,身健他鄉即故鄉。旦夕莫忘親命語,春秋須薦俎豆香。愿言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錄云霄下洞、平和國強《黃氏江夏譜傳》)第四類:(一)福建漳浦湖西、長橋駿馬登程出外鄉,任從隨地立綱常。我思異境猶吾境,你在他鄉則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時薦祖茶香。根深葉茂同休慶,二八男兒總吉昌。(錄漳浦湖西《詒安堡——文史資料匯編》)(二)臺灣高雄、福建南安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隨地立綱常。年深外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則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宜薦祖宗香。但愿蒼天多庇佑,俾我兒郎盡熾昌。 (錄臺灣高雄市黃永順《江夏黃族世系之探究——南安廬田黃氏族譜》) 各地流傳“遣子詩”的不同用詞還有“往異疆”、“出外鄉”、“我思”、“你在”、“年深”、“身健”、“早暮”、“早晚”、“時薦”、“宜薦”、“祖豆香”、“總熾昌”、“總吉昌”等等,未能一一盡述,都屬于音、形、義相同或相近之誤,無需贅述。
作者:黃德城 回復:8 發表時間:2009-09-28 19:54:36
廣卅市白云區,石井街大朗村新屋黃氏大宗祠.駿馬堂堂出外方,男兒隨處立綱常.年深唔境猶唔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當薦祖宗香.但愿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熾昌.
作者:183.5.47.* 發表時間:2011-01-07 16:00:22
吾思異境猶吾境,汝在他鄉則故鄉。特別這是句,“吾、汝”很符合那個朝代的的文字說法。
作者:59.35.146.* 發表時間:2011-07-04 20:44:48
作者:59.35.146.* 發表時間:2011-07-04 20:44:49
我那村的開頭就是駿馬匆匆開頭的,其他就得回去查了。
作者:黃永林 發表時間:2011-12-08 15:29:33
松桃黃姓族譜 :勒馬奔程各主張, 男兒隨處可開疆.遠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鄉即故鄉。繼志莫忘蓮膽苦,傳家須并桂蘭香。我居官守難逃避,惟愿爾曹百世昌。九子十尚書詩
作者:黃令 發表時間:2012-02-07 17:10:55
黃氏肇自江夏故郡也 傳自峭公昔因孫恩作亂 悄公不敢離任故囑子嚀孫而散居列國 作詩曰勒馬奔程各主張,男兒隨處可開疆。遠游外境非吾境,久在他鄉即故鄉。繼志莫忘蓮膽苦,傳家須并桂蘭香。我居官守難逃避,惟愿爾曹百世昌。九子十尚書詩。
作者:黃令 發表時間:2012-02-07 17:13:32
我系是峭公之二十一子層公 層公之子珊公之后裔
作者:黃令 發表時間:2012-02-07 17:24:18
廣東紫金璜坑黃氏宗親駿馬行行出外鄉,男兒隨處立綱常。年深異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唯愿蒼天垂庇佑,三七男兒總炾昌。
作者:黃生 發表時間:2012-02-14 19:27:32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