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65102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72人
902部
《福建黃氏世譜?源流世系編》編印的黃膺至“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傳遞世系如下:⑴黃膺——⑵茂材——⑶愜一—⑷其一——⑸就生——⑹居長——⑺虬——⑻亨——⑼景——⑽潛善。《福建黃氏世譜?源流世系編》P314頁記載:“黃潛善子孫后裔遍布國內及世界各地。主要定居福建的長汀、龍巖、寧化、上杭、武平、連城、永定、漳平、永安等縣及廣東的梅州、揭西、揭東、普寧、繞平、惠來、潮陽、潮洲等縣市。遷居廣西、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東南亞各國的也很多。本支總人口達100多萬。”由于沒有譜牒資料說明黃潛善——黃秠——黃畟、黃夏、黃夔后裔繁衍的情況,也未找到任何史志資料能夠證明久昌等九子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福建黃氏世譜?源流世系編》的編者特將久昌等九子作為“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載入《源流篇》,使“愜之后”人丁興旺。久昌等九子是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這個問題值得探討。為了探討“久昌等九子是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這個命題,首先要確認“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卒年。一、“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公元1129年是真實可信的因為越是出版時間早的歷史文獻,越具有原始性。《建炎以來系年要錄》是南宋李心傳所著,該書在宋史研究史料中具有重要地位,后人編的《宋史》和《續資治通鑒》等,多以此為參考,甚至抄載。1.《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將“潛善卒”與“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用“未幾”連接成一段。《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四明確記載: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戊申朔,……丁卯(20日),右司諫袁植罷。初,植請再貶汪伯彥而誅黃潛善及失守者權邦彥、朱琳等九人,上曰:“渡江之役,朕方念舊責己,豈可盡歸罪大臣!植乃朕親擢,雖敢言,然導朕以殺人,此非善事。”呂頤浩曰:“圣朝弼臣,罪雖大止貶嶺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發此念,已傷和氣。”滕康曰:“如植言,傷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詔,略曰:“朕親擢袁植,置之諫垣,意其補過拾遺以救闕失。而植供職以來,忠厚之言未聞,殺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見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來未嘗戮大臣,國祚長過于兩漢者,此也。”未幾,潛善卒于梅州。南宋李心傳所著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雖然沒有明確記載“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某年某月某日,但是將“潛善卒于梅州”與“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用“未幾”連接成一段。“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發生時間為“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丁卯(20日)”,未幾,潛善卒于梅州。顯而易見,“未幾”是一個比較短的時間段,“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之后的某月某日。2.《皇宋中興圣政》將“潛善卒”與“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用“未幾”連接成一段。《皇宋中興圣政》([宋]留正等撰)卷之五明確載: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己酉),六月,戊申朔,……丁卯(20日),右司諫袁植罷。初,植請再貶汪伯彥而誅黃潛善及失守者權邦彥、朱琳等九人,上曰:“渡江之役,朕方念舊責己,豈可盡歸罪大臣!植乃朕親擢,雖敢言,然導朕以殺人,此非善事。”呂頤浩曰:“圣朝弼臣,罪雖大止貶嶺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發此念,已傷和氣。”滕康曰:“如植言,傷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詔,略曰:“朕親擢袁植,置之諫垣,意其補過拾遺以救闕失。而植供職以來,忠厚之言未聞,殺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見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來未嘗戮大臣,國祚長過于兩漢者,此也。” 未幾,潛善卒于梅州。3.《宋史》明確記載黃潛善卒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紀》載: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黃潛善卒于英州。”4.《續資治通鑒》將“潛善卒”與“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用“未幾”連接成一段。《續資治通鑒》(清畢沅撰)卷第一百五有載: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戊申朔,……丁卯,右司諫袁植罷。初,植請再貶汪伯彥而誅黃潛善及失守者權邦彥、朱琳等九人,帝曰:“渡江之役,朕方念舊責己,豈可盡歸罪大臣!植乃朕親擢,雖敢言,然導朕以殺人,此非善事。”呂頤浩曰:“圣朝弼臣,罪雖大止貶嶺外,故盛德可以祈天永命。植發此念,已傷和氣。”滕康曰:“如植言,傷陛下好生之德矣。”乃下詔,略曰:“朕親擢袁植,置之諫垣,意其補過拾遺以救闕失。而植供職以來,忠厚之言未聞,殺戮之事宜戒,可出知池州。”明日,康見帝曰:“大哉王言,太祖以來未嘗戮大臣,國祚長過于兩漢者,此也。”未幾,潛善卒于梅州。綜上所述,《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皇宋中興圣政》([宋]留正等撰)與《續資治通鑒》(清畢沅撰)均將“潛善卒”與“右司諫袁植罷”的故事用“未幾”連接成一段。《宋史》卷二十九《高宗本紀》則明確記載黃潛善卒于高宗三年十二月癸卯(二十九日)。由此可見,“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這一點是真實可信的,是不值得懷疑的。5.中國權威出版物均確認黃潛善卒于1129年。 《辭海?黃部?黃潛善》記載:“黃潛善(?—1129),宋邵武(今屬福建)人,字茂和。……建炎三年(1129年),揚州失守,幾為軍人所殺。后被貶逐至梅州(治今廣東梅縣),未幾,病死。”《福建名人詞典?南宋》P38頁記載:“[黃潛善](?—1129)南宋大臣。字茂和。邵武人,徽宗時進士。……高宗建炎二年(1128),金兵再次南侵,他和汪伯彥匿情不報,遂使金兵長驅直下。升左相。三年,金兵兵臨揚州城下,他仍不以為意,率百官聽講佛法。高宗倉促南渡鎮江,他也逃跑,被劾,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蘇寧府。旋又貶英州,卒于梅州。”綜上所述,可得結論:“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公元1129年是真實可信的,是不值得懷疑的。由此結論可以得出如下推論:“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含遺腹子)必須生于公元1130年之前,凡是公元1130年之后出生的黃姓人都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其生母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夫人,其生父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這條推論相信大家不會有異議。根據這條推論,下面探討探討“久昌等九子是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這個命題。二、黃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 黃久盛后裔的族譜《埔龍黃氏族譜》康熙三十七年手抄本、《馬料堂黃氏族譜》手抄本、《鶴子坑黃氏族譜》和《大溪背黃氏族譜》都有相同的記載:“久盛公,又名必成,號五十郎,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父黃潛善,母梁氏,兄弟九人居四。”“久盛公于寧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徑壙家中,壽年八十一歲。久盛公葬程徑壙郭公頂,又名郭畬陳九郡畬腦大坐。人形,坐西向東,庚山甲方。”江西省《龍崗黃氏族譜》也記載:“久盛公于寧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徑壙家中,壽年八十一歲。久盛公葬程徑壙郭公頂,又名郭畬陳九郡畬腦大坐。人形,坐西向東,庚山甲方。”?解讀:黃久盛后裔的族譜明確記載: (1)黃久盛父黃潛善,母梁氏,兄弟九人居四。(2)黃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3)黃久盛于寧宗嘉定八年乙亥年(1215年)五月初一日卒于程徑壙家中,壽年八十一歲。(4)黃久盛葬于程徑壙郭公頂,又名郭畬陳九郡畬腦大坐。根據上面的推論,我們知道,“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含遺腹子)必須生于公元1130年之前,凡是公元1130年之后出生的黃姓人都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其生母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夫人,其生父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根據黃久盛后裔的族譜關于“黃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的記載,即可得出:黃久盛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其生母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夫人,其生父“黃潛善”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三、黃久昌、黃久隆、黃久茂、黃久盛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黃久盛的生母有兩種完全不同的版本。版本一:黃久盛的生母是李氏。《粵西黃氏神公族譜》(1803年編)記載:一二六世,龍公,名云龍,宋進士,官廣州剌史。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興。《粵西黃氏權公族譜》(1840年編)記載:一二六世,龍公,名云龍,字潛善,宋進士,官廣州剌史。配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興。翰修墨林氏的《梅州譜》(原名《江夏淵源》)[光緒十六年(1890年)印]記載:一百二十六世祖諱潛善公,登宋進士,官至尚書左仆射。配李氏,生九子:昌、隆、茂、盛、美、養、安、康、興。今人稱九子公者,是此祖也。《云霄黃氏族譜》記載:黃潛善,生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進士,先后授筠州通判、門下侍郎、河間府鎮撫使、河間府經略使兼高陽關路安撫使、副元帥。高宗即位后升中書侍郎兼御營使、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兵大舉南下,行在揚州失守,罷相任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后貶梅州。幸孝宗時得赦免,就地起復并蔭一子。紹興二十年(公元1150年)公逝世于梅州。妣李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孫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興。《普寧西社黃氏族譜》記載:八世祖潛善公,妣李氏,生子九: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久安、久康、久興。《泰國黃氏總譜》(中華民國45年歲次丙申月版)記載:百四十四祖,潛善公,乃仁公之長子也,登宋進士,官至尚書左仆射,德配李氏封一品夫人,生九子:長久昌、次久隆、三久茂、四久盛、五久美、六久養、七久安、八久康、九久興。《黃氏根源》(民國七十一年[1982年]黃奮飛編)記載:? 93世 十三郎公,字省察,道公之子,娶鍾氏,生四子:潛善、佑華、孝傑、雲明。? 94世潛善公,十三郎公長子,官尚書樸射中書侍郎高宗皇帝宰相。娶李氏,生四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 94世 佑華公,十三郎公次子,仕漳州,典機務。娶史氏,生三子:久美、久書、久庚。 94世 孝傑公,十三郎公三子,居寧化。娶張氏,、生二子:久安、久興。版本二:黃久盛的生母是梁氏。絕大多數以“九子公”為祖的黃氏族譜均載:潛善公,夫人梁氏、繼配危氏。梁氏,生六子:久昌、久隆、久茂、久盛、久美、久善;危氏生三子:久安、久康、久興。黃久盛后裔的族譜也是如此,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綜上所記,不管是那一個版本,有一點是相同的:黃久昌、黃久隆、黃久茂、黃久盛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不同點是黃久盛生母是梁氏或李氏。既然根據黃久盛后裔的族譜關于“黃久盛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的記載,已得出:黃久盛生母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夫人,其生父“黃潛善”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由此推之: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黃久昌、黃久隆、黃久茂、黃久盛都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無需證明黃久盛的五位弟弟更加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由此可得出“久昌等兄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的初步結論。 總而言之,化公派族譜中的“黃潛善”與“建炎帝相黃潛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久昌兄弟的父親應是“龍公,名云龍,宋進士,官廣州剌史”,將久昌兄弟的父親改接為“建炎帝相黃潛善”應屬于“誤接”。?????????????? 完全正確!十分中肯!!一群久盛公裔孫 來自:廣東省 梅州市 1.“建炎帝相”黃潛善卒于公元1129年是真實可信的。2.久盛公后裔的族譜明確記載:久盛公生于南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己卯年。3.久盛公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其生母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夫人,其生父“黃潛善”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4.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黃久昌、黃久隆、黃久茂、黃久盛都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5.久盛公的五位弟弟也不是“建炎帝相”黃潛善的兒子。6.“久昌兄弟”屬于化公之后。7.久昌兄弟的父親應是“龍公,名云龍,宋進士,官廣州剌史”。8.“九子公”后裔族譜將“龍公,名云龍”稱為“建炎帝相”黃潛善是誤接!應“正本清源”!
作者:黃德城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09-28 20:47:19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