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57709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62人
902部
黃氏圈論 以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宇宙觀和自然辨證法為基礎創立的一整套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思想學說,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 組成部分。《黃氏圈論》中的醫學部分“黃家醫圈”理論,是在“圈論”哲學理論的指導下建立的醫學理論體系,是“圈論 ”思想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醫學領域的經驗總結,是黃氏哲學思想與醫學實踐的高度統一。“醫圈”在實踐中獲得極大的 成功,影響遍及國內外。“醫圈”的主要內容是“內外合一、五診合參、分圈實治”,核心是“脈”。黃氏家傳的“千步脈 ”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學說在人體的綜合反應,其妙無窮。目錄信息前言……………………………………………………………………………………1第一卷 中生萬物 第一章 中生萬物——宇宙的發生學………………………………………………3 一 中生萬物,萬物有中………………………………………………………4 二 “中”的演變過程…………………………………………………………6 三 “中”的哲學意義…………………………………………………………7 四 “中生萬物”的現代思考…………………………………………………9 第二章 和存、相稱、離殺、轉歸——宇宙的運動方式…………………………14 一 “圈論”的運動觀…………………………………………………………15 二 事物的運動模式……………………………………………………………16 三 “和存”為“生”,“相稱”為“長”…………………………………18 四 “離殺”為“消”,“轉歸”為“中”…………………………………20第二卷 天地八字 第一章 天地八字概述………………………………………………………………27 一 天地八字……………………………………………………………………28 二 相生相克,生克無限也……………………………………………………30 第二章 論“圈”……………………………………………………………………38 一 萬物歸“圈”………………………………………………………………39 二 大圈與小圈…………………………………………………………………43 三 “圈”的內涵與外延………………………………………………………45 (一)“圈”的內涵………………………………………………………………45 (二)“圈”的思維體系…………………………………………………………47 (三)“圈”的認識思維圖………………………………………………………48 (四)“圈”的功能特性…………………………………………………………50 四 “圈”的哲學意義…………………………………………………………53 第三章 論“網”……………………………………………………………………55 一 “網”的概念和本質………………………………………………………57 二 “網”的應用………………………………………………………………58 三 “網”的方法論……………………………………………………………60 (一)“圈”與“網”……………………………………………………………60 (二)“網”與層次………………………………………………………………62 四 “圈”“網”相依…………………………………………………………64 五 “網”的科學性……………………………………………………………66 第四章 論“族”……………………………………………………………………70 一 萬物有“族”………………………………………………………………73 二 “天地八族”………………………………………………………………74 (一)“天族” …………………………………………………………………75 (二)“空族” …………………………………………………………………76 (三)“地族” …………………………………………………………………77 (四)“人族” …………………………………………………………………78 (五)“命族” …………………………………………………………………80 (六)“理族” …………………………………………………………………81 (七)“家族” …………………………………………………………………85 (八)“醫族” …………………………………………………………………86 三 “大族小族”………………………………………………………………87 四 “族”能生“網”…………………………………………………………88 第五章 論“形”……………………………………………………………………89 一 萬物有“形”………………………………………………………………92 (一)萬物有“形”,“形”區辨………………………………………………92 (二)萬物有表,表為“形”……………………………………………………93 (三)萬物有“形”,“形”易變………………………………………………94 二 辨“形”知其性……………………………………………………………95 (一)“形”是鑒別事物的基礎…………………………………………………95 (二)“形”為質所用……………………………………………………………96 (三)“形”是精神的載體………………………………………………………97 三 知“形”則“族”明………………………………………………………99 四 “大形小形內外形”………………………………………………………101 五 “形”在天地八字中的特殊地位…………………………………………102 第六章 論“數”……………………………………………………………………104 一 “數”的釋譯………………………………………………………………106 二 “天地之數” ……………………………………………………………108 三 人的“命數” ……………………………………………………………1ll 四 萬物之“數” ……………………………………………………………115 五 九六之“數” ……………………………………………………………115 六 “先天的數”與“后天的數”……………………………………………118 第七章 論“向” …………………………………………………………………121 一 “向”的哲學意義…………………………………………………………125 (一)“向”哪里去………………………………………………………………126 (二)“向”的先天性……………………………………………………………133 (三)“有向”與“無向”………………………………………………………136 二 “向”與“序” …………………………………………………………137 三萬物有“向”…………………………………………………………………138 四 “向”的高度………………………………………………………………140 第八章 論“力”……………………………………………………………………143 一 “力”是宇宙的生命………………………………………………………146 (一)“力”的屬性………………………………………………………………146 (二)萬物有引力,萬物有斥力…………………………………………………147 二 “力”的四部曲……………………………………………………………150 (一)“和存之力”………………………………………………………………150 (二)“相稱之力”………………………………………………………………154 (三)“離殺之力”………………………………………………………………l60 (四)“轉歸之力”………………………………………………………………16l 第九章 論“時”……………………………………………………………………163 一 “時”的內涵………………………………………………………………165 (一)“天時圈”——時運………………………………………………………166 (二)“地時圈”——時機………………………………………………………166 (三)“人時圈”——命運………………………………………………………170 (四)“物時圈”——物候………………………………………………………175 二 “時歸為大時” …………………………………………………………176 (一)“圈網相合時之量”………………………………………………………176 (二)“一中兩向時之形”………………………………………………………177 (三)“生命時間”的再循環……………………………………………………178第三卷 生命八字 第一章 總論萬物有命………………………………………………………………183 一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184 二 “萬物有命”………………………………………………………………194 三 “生命八字”………………………………………………………………198 四 生命的軌跡…………………………………………………………………202 五 生命的轉歸…………………………………………………………………203 第二章 論“物”、“神”、“性”………………………………………………207 一 “物”、“神”、“性”是生命之本……………………………………209 二 二個生命體三個世界………………………………………………………210 (一)物質世界……………………………………………………………………216 (二)精神世界……………………………………………………………………216 (三)命源世界……………………………………………………………………225 第三章 論“氣”……………………………………………………………………229 一 “氣”是外環境之主………………………………………………………232 二 “氣”是生命世界之場……………………………………………………236 三 “氣場”的哲學意義………………………………………………………241 第四章 論“血”……………………………………………………………………243 一 “血”與“水” …………………………………………………………245 二 “心”與“泵” …………………………………………………………247 第五章 論“道”……………………………………………………………………252 一 “道”與“氣”、“血” ………………………………………………255 二 “道”是機體的生命線……………………………………………………256 三 “道”通是生命福疾的前提………………………………………………259 第六章 論“光”、“溫”…………………………………………………………263 一 “光”為眼之魂……………………………………………………………265 二 “光”為神之主……………………………………………………………267 三 “不可見光”對人體的影響………………………………………………269 四 “溫”為寒熱之度…………………………………………………………272 (一)人對氣溫的極限……………………………………………………………273 (二)氣溫對人體生理的影響……………………………………………………273第四卷 圖環命理圖 第一章 命理秘圖……………………………………………………………………277 一 圖環命理圖及其演繹………………………………………………………278 二 圖環命理圖與“天地八字” ……………………………………………282 三 圖環命理圖與人生生理周期………………………………………………284 (一)0~7歲………………………………………………………………………288 (二)7~14歲 ……………………………………………………………………288 (三)14~28歲……………………………………………………………………289 (四)28~42歲……………………………………………………………………290 (五)42~56歲……………………………………………………………………290 (六)56~70歲……………………………………………………………………291 (七)70~84歲……………………………………………………………………292 (八)84~98歲……………………………………………………………………293 (九)98~105歲 …………………………………………………………………293 (十)105~112歲…………………………………………………………………294 第二章 生命的五十大關……………………………………………………………297 第三章 晝夜氣血運行圖……………………………………………………………302 一 生命過程的變化規律………………………………………………………303 二 氣血的升降規律及其應用…………………………………………………308 第四章 生命周期圖…………………………………………………………………311 第五章 “圖環命理圖”與《河圖》、《洛書》…………………………………315 一 河洛文化……………………………………………………………………316 二 “圖環命理圖”與河洛、易學文化………………………………………319 (一)《洛書》中的天地之數……………………………………………………320 (二)生命網中的六十四卦………………………………………………………321 (三)生命大十字…………………………………………………………………323 (四)“圖環命理圖”的大衍之數………………………………………………324 (五)《河圖》展開圖……………………………………………………………
作者:黃德城 回復:1 發表時間:2009-10-01 15:51:26
第五卷 黃家醫圈 第一章 “醫圈”的基本概念………………………………………………………329 一 內外合一……………………………………………………………………330 二 “內外八圈”之間的關系…………………………………………………333 三 五診合參論治………………………………………………………………336 四 分圈施治……………………………………………………………………337 五 “醫圈”對疾病的分類……………………………………………………338 (一)邪病…………………………………………………………………………338 (二)鬼病…………………………………………………………………………339 (三)神病…………………………………………………………………………339 (四)性病…………………………………………………………………………340 六 醫圈對醫學的認識與醫德標準……………………………………………340 (一)對醫學的認識………………………………………………………………340 (二)“醫圈”的醫德標準………………………………………………………341 第二章 “天地八字”、“生命八字”與 “醫圈”……………………………………………………………………342 一 “天地八字”在醫學中的應用……………………………………………343 (一)“圈”在醫學中的應用……………………………………………………343 (二)“網”在醫學中的應用……………………………………………………349 (三)“族”在醫學中的應用……………………………………………………350 (四)“形”在醫學中的應用……………………………………………………350 (五)“數”在醫學中的應用……………………………………………………35l (六)“向”在醫學中的應用……………………………………………………351 (七)“力”在醫學中的應用……………………………………………………35l (八)“時”在醫學中的應用……………………………………………………352 二 “生命八字”在醫學中的應用 ……………………………………………354 (一)“物、神、性”……………………………………………………………354 (二)“氣、血、道”……………………………………………………………355 (三)“光、溫”…………………………………………………………………355 第三章 “醫圈”的“外八圈”……………………………………………………356 一 外圈…………………………………………………………………………357 二 外八圈………………………………………………………………………357 (一)“命”與“天時圈”………………………………………………………358 (二)“命”與“空時圈”………………………………………………………360 (三)“命”與“地時圈”………………………………………………………36l (四)“命”與“人時圈”………………………………………………………362 (五)“命”與“命時圈”………………………………………………………363 (六)“命”與“理時圈”………………………………………………………364 (七)“命”與“家時圈”………………………………………………………365 (八)“命”與“醫時圈”………………………………………………………366 第四章 “醫圈”的“內八圈”……………………………………………………369 一 內圈…………………………………………………………………………370 二 內八圈………………………………………………………………………370 (一)“命”與“氣血圈”………………………………………………………372 (二)“命”與“運化圈”………………………………………………………374 (三)“命”與“腎水圈”………………………………………………………376 (四)“命”與“命源圈”………………………………………………………377 (五)“命”與“八位圖”………………………………………………………378 (六)“命”與“異九圈”………………………………………………………38l (七)“命”與“經絡圈”………………………………………………………381 (八)“命”與“生死圈”………………………………………………………383 第五章 觀病八圉……………………………………………………………………391 第六章 識病八圈……………………………………………………………………395 一 “交點”為生命福疾之“界圈” ………………………………………396 二 “碰吸”為生命福疾之“因圈” ………………………………………397 三 “經絡”為生命福疾之“道圈” ………………………………………398 四 “氣血”為生命福疾之“源圈” ………………………………………398 五 “物質”為生命福疾之“本圈” ………………………………………399 六 “精神”為生命福疾之“標圈” ………………………………………400 七 “先天”為生命福疾之“根圈” ………………………………………401 八 “相稱”為生命福疾之“變圈” ………………………………………402 第七章 治病八圈……………………………………………………………………403 一 治病八圈……………………………………………………………………404 二 “醫圈”的保健原則………………………………………………………405 (一)防病于未然…………………………………………………………………406 (二)自我保健……………………………………………………………………407 (三)飲食保健……………………………………………………………………408 三 生命的十大平衡……………………………………………………………409 第八章 五診合參論治………………………………………………………………412 一 眼診…………………………………………………………………………413 (一)看天…………………………………………………………………………4l4 (二)看地…………………………………………………………………………414 (三)看人…………………………………………………………………………415 二 耳診…………………………………………………………………………422 三 鼻診…………………………………………………………………………424 (一)外氣…………………………………………………………………………425 (二)內氣…………………………………………………………………………425 四 口診…………………………………………………………………………426 (一)口診病位……………………………………………………………………427 (二)口診病癥……………………………………………………………………428 (三)口診癥中之癥………………………………………………………………428 (四)口診病時……………………………………………………………………430 (五)口診病因……………………………………………………………………431 (六)口診病圈……………………………………………………………………431 五 手診…………………………………………………………………………431 (一)千步脈………………………………………………………………………432 (二)四組脈………………………………………………………………………434 第九章 “醫圈”對藥物的認識……………………………………………………439 一 對藥物的認識………………………………………………………………440 二 藥物的分類…………………………………………………………………443 三 醫治用藥……………………………………………………………………444 第十章 “醫圈”對腫瘤的認識及治療……………………………………………445 一 “醫圈”對腫瘤的稱謂和范圍……………………………………………446 二 “醫圈”認識腫瘤的圈屬及治療…………………………………………447 后記 …………………………………………………………………………………451 追溯“圈論” ………………………………………………………………………455 《黃氏圈論》研討會紀要……………………………………………………………460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通知)…………………………………………464作者簡介 黃傳貴,男,一九四九年生。大校軍銜,主任醫師,技術5級,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黃傳貴現任云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醫院院長、黨委書記,云南省醫學哲學研究會會長,國家西部地區經濟開發顧問,云南東方聯合學院名譽 院長,全國民辦高教委員會副主任,全軍中醫學會常務理事,全軍高評委委員,中國民族民間醫藥研究會副主任,云南省第 七、八、九屆政協委員,美國美洲中醫學院名譽教授。曾榮獲“全國百名杰出中青年中醫專家(金獎)”、“全國邊遠地區 優秀醫藥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管理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敬老好兒女金榜獎”等。 《黃氏圈論》序中國民族醫藥學會 諸國本 《黃氏圈論》是一部具有原創性、傳奇性的傳統文化作品,是一部別具一格、別有洞天的中國古典哲學和古典醫學著作。它沒有藏之名山,藏之金匱石窟,或是塵封在廟堂和藏書樓的某個角落。它一直流傳在民間,深藏在傳人的記憶里,成為一千年來單線傳承、口誦心授的一個奇跡。 《黃氏圈論》是由黃氏先人(據稱是唐末五代人)創作、黃氏家族世代傳承。“八代為一輪轉,一脈單傳,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口承身教,死記硬背。至近代傳至云南昭通巧家縣大藥山黃氏后裔黃傳貴這一輩。經黃傳貴背誦、錄音、整理、詮釋。歷時十余載,八易其稿,終于以今天這個面目奉獻于讀者之前。 《黃氏圈論》是一本講宇宙、天地、生命、醫道的書,是講它們之間的生成、聯系、變化、轉歸的書,它屬于中國古代哲學。但由于它最后歸于醫理,用以解析生命和指歸醫療,所以又是一部醫學基礎理論之作。凡是讀過《周易》、《老子》、《論語》、《內經》的人,都會發現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古典哲學、醫學理論,或者說是中國人對世界觀、生命觀的另外一種表述。 《黃氏圈論》提出“中生萬物”的概念。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產生于“中”,“中”是宇宙發生的起點,萬物萌發的原力,運動平衡的中樞,變化轉歸的依據。《黃氏圈論》(第三)說:“中生萬物,中為物源。萬物歸中,中為物極。萬物有中,中為分合。”黃傳貴解釋說:“狹義的中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生與歸。廣義的中是指事物存在的中界,如陰陽之交“交”為中,陰陽之分“分”為中,東西南北“立”為中,夾江兩岸“橋”為中,一分為二“分”為中,合二為一“合”為中,正負與零“零”為中,天地與人“人”為中,物神與性“性”為中,“中”自始至終存在于事物的內部。”從而也就成為其哲學體系的核心。以“中”為起點,把萬物的存在、變化、發展、轉歸、終結過程,歸結為“和存、相稱、離殺、轉歸”四個方面。轉歸不是消失,不是滅亡,而是變化,是生的再現,于是物質不滅,運動不息。 《黃氏圈論》認為“萬物有命”。這是一種廣義的生命觀,是一種對生物鏈的深層次的認識。其中“人命乃萬命之首命”,即“人為萬物之靈”,使“圈論”的哲學命題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展開,自然地進入到“圈論”中的“醫論”,成為《內經》之后另外一個中醫學或民族民間醫學的基礎理論。 《黃氏圈論》提出自然界任何生命都具有兩個生命體和三個世界。“兩個生命體”直擊“物質與精神”這個哲學的根本命題。“三個世界”即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和命(性)源世界。如果說哲學是研究世界觀的科學,那么,《黃氏圈論》對命(性)源的認識以及命源和精神之間的獨到見地,應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早期發現之一。 《黃氏圈論》用“天地八字”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宇宙認識模型。“圈、網、族、形、數、向、力、時”這八個字是對宇宙模型的精確描繪,是《黃氏圈論》哲學體系的主體。《圈論》(第八)云:“萬物有圈圈為界,萬物有網網相聯。萬物有族族類聚,萬物有形形區辨。萬物有數數大小,萬物有向向方圓。萬物有力力變因,萬物有時時運轉。”這八個字把整個世界多維地、聯系地、動態地、天網無漏地掌握在人們的認識和控制之中,其邏輯的嚴密性,思辨的完美性達到至善的境界。 《黃氏圈論》對生命系統的認識概括為生命八字,即“物、神、性、氣、血、道、光、溫”。點明了生命存在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物、神、性是生命之本,氣、血、道是生命體內部的精微物質和運行通道,氣、光、溫是生命存在的外因。氣有氣道,血有血道,物神一體,命性相濟,這些都和中醫基礎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氏圈論》中的“圖環命理圖”是一個宇宙生命的方程式,與周易八卦,河圖洛書相似相應,反映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體的認知以及對生命規律的探索,進入數理抽象的語境。 通讀《黃氏圈論》,可以想象在唐末五代那個馬亂兵荒、群龍無首、思想失控、大隱于市的年代,黃氏先人與兩三素心人夜觀天象,日悟人生,比象取類,超然抽象,對宇宙對生命進行深入探討,精心描繪,沉醉于命性之內,升華于形而之上,沉沉乎進入哲理的世界。在《周易》與諸子百家中,似乎可以找到它的某些線索,但又分明是獨辟的蹊徑;在儒、道、釋的經旨要義之間,似乎可以看到它們文化的背影,但又有唐風閩山之可供索隱;在《黃帝內經》的縱橫發揮之后,似乎可以看到它們在某些生命現象上的重合,但又未受其陰陽綱紀的約束。這就是本書既與中華文化有割不斷的聯系,又具有明顯的開拓性和原創性之所在。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崇山峻嶺之中,《黃氏圈論》橫看成嶺側成峰,只有讓讀者自己細細品味了。 《黃氏圈論》世代相傳,其間必有創新,必有發揮,日臻豐滿,現在我們已很難區分其源與流。《黃氏圈論》經黃傳貴精心整理和詮釋,實際上已經融入不少黃傳貴的見解和黃傳貴的創造,聰明的讀者也一定看得出來。 《黃氏圈論》誕生于唐末五代初期,由福建邵武的黃氏家族著述和珍藏,我暗暗相信當初是編著成書的。因為黃氏祖先出身顯耀,棄官歸里,在福建一隅潛心為學,具備了著書立說的一切條件。從字義之深奧,邏輯之嚴謹,章節之分明來看,也可以證明當初出之于文章高手。后來掌握《黃氏圈論》的一脈,轉輾江西、云南等地,最后落腳云南昭通。中途由于種種原因,比如戰亂、天災、饑荒、因貧困顛沛而成文盲,使原書佚失,閱讀中斷,于是教育子孫死記硬背,記憶在腦子里,深藏在記憶中。現在這個稿子,就是黃氏傳人黃傳貴憑記憶背誦下來,記述成稿,經過整理而后完成的。黃傳貴說,幼時他父親教給他的時候,點一柱香,讓他背。背不出來就打,直到背誦如流為止。他說,那些年做道場,念三天三夜的經,都是背出來的。他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經常是一個人拿著錄音機,來到山野空曠無人之處,滔滔背誦,之后回來整理成文字。為了這一點,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文化口頭傳承能力的看法。民族民間醫學在傳承過程中,把醫藥知識經驗編織成順口韻語,由醫家子弟和群眾世代傳誦。其口承方式和口承水平、口承成就是真實可靠的,是值得信賴的。同時我也發現黃傳貴有極高的天賦。他才思敏捷,聰慧過人。他的腦子像一臺高速旋轉的機器,人家轉動一次,他已經轉動了十次。這是一種超乎常人的本領。加上他非凡的勤奮和堅強的毅力,使他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我多次聽他敘述在西藏等地當兵的戎馬生涯,兩次訪問過他的書房書庫,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博學通儒。他為了研究腫瘤,到圖書館查閱和收集了從1950年至1993年的國內有關報刊,摘錄其中關于腫瘤的報道,做了十幾萬張卡片。他說“看來,文革以前的報道都比較實在,我選了一些方子的確有效”。一個人能花那么大的功夫收集前人的知識來豐富自己,他治療腫瘤的突出療效也就可想而知。黃傳貴不是圣人,他的醫道高明是建筑在廣采博取、積累深厚的知識基礎上的。才華橫溢加孜孜不倦,這正是黃傳貴的成功之路。 《黃氏圈論》之圈,就是圓。圓是中國文化的標記。盡管千百年來《圈論》一直作為民間文化代代相傳,但它無愧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杰作,是中華文化這棵常青之樹結出來的一個紅得發甜的果實。 2004年6月1日于北京
作者:黃德城 發表時間:2009-10-01 15:51:5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