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婷婷六月天在线,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亚洲欧美天堂,aaaaa级毛片,成年人在线免费观看

族譜錄LOGO

姓氏:

拼音:HUANG  

03-08

1377128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92人

902部


[主樓] 黃氏圈論  [精華]

黃氏圈論

  以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宇宙觀和自然辨證法為基礎(chǔ)創(chuàng)立的一整套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思想學(xué)說,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
組成部分。《黃氏圈論》中的醫(yī)學(xué)部分“黃家醫(yī)圈”理論,是在“圈論”哲學(xué)理論的指導(dǎo)下建立的醫(yī)學(xué)理論體系,是“圈論
”思想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醫(yī)學(xué)領(lǐng)域的經(jīng)驗總結(jié),是黃氏哲學(xué)思想與醫(yī)學(xué)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醫(yī)圈”在實踐中獲得極大的
成功,影響遍及國內(nèi)外。“醫(yī)圈”的主要內(nèi)容是“內(nèi)外合一、五診合參、分圈實治”,核心是“脈”。黃氏家傳的“千步脈
”共1521步,“百病均在其中”,是“圈圈”學(xué)說在人體的綜合反應(yīng),其妙無窮。

目錄信息
前言……………………………………………………………………………………1
第一卷 中生萬物
第一章 中生萬物——宇宙的發(fā)生學(xué)………………………………………………3
  一 中生萬物,萬物有中………………………………………………………4
  二 “中”的演變過程…………………………………………………………6
  三 “中”的哲學(xué)意義…………………………………………………………7
  四 “中生萬物”的現(xiàn)代思考…………………………………………………9
第二章 和存、相稱、離殺、轉(zhuǎn)歸——宇宙的運動方式…………………………14
  一 “圈論”的運動觀…………………………………………………………15
  二 事物的運動模式……………………………………………………………16
  三 “和存”為“生”,“相稱”為“長”…………………………………18
  四 “離殺”為“消”,“轉(zhuǎn)歸”為“中”…………………………………20
第二卷 天地八字
第一章 天地八字概述………………………………………………………………27
  一 天地八字……………………………………………………………………28
  二 相生相克,生克無限也……………………………………………………30
第二章 論“圈”……………………………………………………………………38
  一 萬物歸“圈”………………………………………………………………39
  二 大圈與小圈…………………………………………………………………43
  三 “圈”的內(nèi)涵與外延………………………………………………………45
  (一)“圈”的內(nèi)涵………………………………………………………………45
  (二)“圈”的思維體系…………………………………………………………47
  (三)“圈”的認識思維圖………………………………………………………48
  (四)“圈”的功能特性…………………………………………………………50
  四 “圈”的哲學(xué)意義…………………………………………………………53
第三章 論“網(wǎng)”……………………………………………………………………55
  一 “網(wǎng)”的概念和本質(zhì)………………………………………………………57
  二 “網(wǎng)”的應(yīng)用………………………………………………………………58
  三 “網(wǎng)”的方法論……………………………………………………………60
  (一)“圈”與“網(wǎng)”……………………………………………………………60
  (二)“網(wǎng)”與層次………………………………………………………………62
  四 “圈”“網(wǎng)”相依…………………………………………………………64
  五 “網(wǎng)”的科學(xué)性……………………………………………………………66
第四章 論“族”……………………………………………………………………70
  一 萬物有“族”………………………………………………………………73
  二 “天地八族”………………………………………………………………74
  (一)“天族” …………………………………………………………………75
  (二)“空族” …………………………………………………………………76
  (三)“地族” …………………………………………………………………77
  (四)“人族” …………………………………………………………………78
  (五)“命族” …………………………………………………………………80
  (六)“理族” …………………………………………………………………81
  (七)“家族” …………………………………………………………………85
  (八)“醫(yī)族” …………………………………………………………………86
  三 “大族小族”………………………………………………………………87
  四 “族”能生“網(wǎng)”…………………………………………………………88
第五章 論“形”……………………………………………………………………89
  一 萬物有“形”………………………………………………………………92
  (一)萬物有“形”,“形”區(qū)辨………………………………………………92
  (二)萬物有表,表為“形”……………………………………………………93
  (三)萬物有“形”,“形”易變………………………………………………94
  二 辨“形”知其性……………………………………………………………95
  (一)“形”是鑒別事物的基礎(chǔ)…………………………………………………95
  (二)“形”為質(zhì)所用……………………………………………………………96
  (三)“形”是精神的載體………………………………………………………97
  三 知“形”則“族”明………………………………………………………99
  四 “大形小形內(nèi)外形”………………………………………………………101
  五 “形”在天地八字中的特殊地位…………………………………………102
第六章 論“數(shù)”……………………………………………………………………104
  一 “數(shù)”的釋譯………………………………………………………………106
  二 “天地之?dāng)?shù)” ……………………………………………………………108
  三 人的“命數(shù)” ……………………………………………………………1ll
  四 萬物之“數(shù)” ……………………………………………………………115
  五 九六之“數(shù)” ……………………………………………………………115
  六 “先天的數(shù)”與“后天的數(shù)”……………………………………………118
第七章 論“向” …………………………………………………………………121
  一 “向”的哲學(xué)意義…………………………………………………………125
  (一)“向”哪里去………………………………………………………………126
  (二)“向”的先天性……………………………………………………………133
  (三)“有向”與“無向”………………………………………………………136
  二 “向”與“序” …………………………………………………………137
  三萬物有“向”…………………………………………………………………138
  四 “向”的高度………………………………………………………………140
第八章 論“力”……………………………………………………………………143
  一 “力”是宇宙的生命………………………………………………………146
  (一)“力”的屬性………………………………………………………………146
  (二)萬物有引力,萬物有斥力…………………………………………………147
  二 “力”的四部曲……………………………………………………………150
  (一)“和存之力”………………………………………………………………150
  (二)“相稱之力”………………………………………………………………154
  (三)“離殺之力”………………………………………………………………l60
  (四)“轉(zhuǎn)歸之力”………………………………………………………………16l
第九章 論“時”……………………………………………………………………163
  一 “時”的內(nèi)涵………………………………………………………………165
  (一)“天時圈”——時運………………………………………………………166
  (二)“地時圈”——時機………………………………………………………166
  (三)“人時圈”——命運………………………………………………………170
  (四)“物時圈”——物候………………………………………………………175
  二 “時歸為大時” …………………………………………………………176
  (一)“圈網(wǎng)相合時之量”………………………………………………………176
  (二)“一中兩向時之形”………………………………………………………177
  (三)“生命時間”的再循環(huán)……………………………………………………178
第三卷 生命八字
第一章 總論萬物有命………………………………………………………………183
  一 天上不落,地下不生………………………………………………………184
  二 “萬物有命”………………………………………………………………194
  三 “生命八字”………………………………………………………………198
  四 生命的軌跡…………………………………………………………………202
  五 生命的轉(zhuǎn)歸…………………………………………………………………203
第二章 論“物”、“神”、“性”………………………………………………207
  一 “物”、“神”、“性”是生命之本……………………………………209
  二 二個生命體三個世界………………………………………………………210
  (一)物質(zhì)世界……………………………………………………………………216
  (二)精神世界……………………………………………………………………216
  (三)命源世界……………………………………………………………………225
第三章 論“氣”……………………………………………………………………229
  一 “氣”是外環(huán)境之主………………………………………………………232
  二 “氣”是生命世界之場……………………………………………………236
  三 “氣場”的哲學(xué)意義………………………………………………………241
第四章 論“血”……………………………………………………………………243
  一 “血”與“水” …………………………………………………………245
  二 “心”與“泵” …………………………………………………………247
第五章 論“道”……………………………………………………………………252
  一 “道”與“氣”、“血” ………………………………………………255
  二 “道”是機體的生命線……………………………………………………256
  三 “道”通是生命福疾的前提………………………………………………259
第六章 論“光”、“溫”…………………………………………………………263
  一 “光”為眼之魂……………………………………………………………265
  二 “光”為神之主……………………………………………………………267
  三 “不可見光”對人體的影響………………………………………………269
  四 “溫”為寒熱之度…………………………………………………………272
  (一)人對氣溫的極限……………………………………………………………273
  (二)氣溫對人體生理的影響……………………………………………………273
第四卷 圖環(huán)命理圖
第一章 命理秘圖……………………………………………………………………277
  一 圖環(huán)命理圖及其演繹………………………………………………………278
  二 圖環(huán)命理圖與“天地八字” ……………………………………………282
  三 圖環(huán)命理圖與人生生理周期………………………………………………284
  (一)0~7歲………………………………………………………………………288
  (二)7~14歲 ……………………………………………………………………288
  (三)14~28歲……………………………………………………………………289
  (四)28~42歲……………………………………………………………………290
  (五)42~56歲……………………………………………………………………290
  (六)56~70歲……………………………………………………………………291
  (七)70~84歲……………………………………………………………………292
  (八)84~98歲……………………………………………………………………293
  (九)98~105歲 …………………………………………………………………293
  (十)105~112歲…………………………………………………………………294
第二章 生命的五十大關(guān)……………………………………………………………297
第三章 晝夜氣血運行圖……………………………………………………………302
  一 生命過程的變化規(guī)律………………………………………………………303
  二 氣血的升降規(guī)律及其應(yīng)用…………………………………………………308
第四章 生命周期圖…………………………………………………………………311
第五章 “圖環(huán)命理圖”與《河圖》、《洛書》…………………………………315
  一 河洛文化……………………………………………………………………316
  二 “圖環(huán)命理圖”與河洛、易學(xué)文化………………………………………319
  (一)《洛書》中的天地之?dāng)?shù)……………………………………………………320
  (二)生命網(wǎng)中的六十四卦………………………………………………………321
  (三)生命大十字…………………………………………………………………323
  (四)“圖環(huán)命理圖”的大衍之?dāng)?shù)………………………………………………324
  (五)《河圖》展開圖……………………………………………………………

作者:黃德城   回復(fù):1   發(fā)表時間:2009-10-01 15:51:26

族譜錄紀念網(wǎng)
[回復(fù)] 回復(fù)黃氏圈論

第五卷 黃家醫(yī)圈
第一章 “醫(yī)圈”的基本概念………………………………………………………329
  一 內(nèi)外合一……………………………………………………………………330
  二 “內(nèi)外八圈”之間的關(guān)系…………………………………………………333
  三 五診合參論治………………………………………………………………336
  四 分圈施治……………………………………………………………………337
  五 “醫(yī)圈”對疾病的分類……………………………………………………338
  (一)邪病…………………………………………………………………………338
  (二)鬼病…………………………………………………………………………339
  (三)神病…………………………………………………………………………339
  (四)性病…………………………………………………………………………340
  六 醫(yī)圈對醫(yī)學(xué)的認識與醫(yī)德標準……………………………………………340
  (一)對醫(yī)學(xué)的認識………………………………………………………………340
  (二)“醫(yī)圈”的醫(yī)德標準………………………………………………………341
第二章 “天地八字”、“生命八字”與
    “醫(yī)圈”……………………………………………………………………342
  一 “天地八字”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43
  (一)“圈”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43
  (二)“網(wǎng)”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49
  (三)“族”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0
  (四)“形”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0
  (五)“數(shù)”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l
  (六)“向”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1
  (七)“力”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l
  (八)“時”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352
  二 “生命八字”在醫(yī)學(xué)中的應(yīng)用 ……………………………………………354
  (一)“物、神、性”……………………………………………………………354
  (二)“氣、血、道”……………………………………………………………355
  (三)“光、溫”…………………………………………………………………355
第三章 “醫(yī)圈”的“外八圈”……………………………………………………356
  一 外圈…………………………………………………………………………357
  二 外八圈………………………………………………………………………357
  (一)“命”與“天時圈”………………………………………………………358
  (二)“命”與“空時圈”………………………………………………………360
  (三)“命”與“地時圈”………………………………………………………36l
  (四)“命”與“人時圈”………………………………………………………362
  (五)“命”與“命時圈”………………………………………………………363
  (六)“命”與“理時圈”………………………………………………………364
  (七)“命”與“家時圈”………………………………………………………365
  (八)“命”與“醫(yī)時圈”………………………………………………………366
第四章 “醫(yī)圈”的“內(nèi)八圈”……………………………………………………369
  一 內(nèi)圈…………………………………………………………………………370
  二 內(nèi)八圈………………………………………………………………………370
  (一)“命”與“氣血圈”………………………………………………………372
  (二)“命”與“運化圈”………………………………………………………374
  (三)“命”與“腎水圈”………………………………………………………376
  (四)“命”與“命源圈”………………………………………………………377
  (五)“命”與“八位圖”………………………………………………………378
  (六)“命”與“異九圈”………………………………………………………38l
  (七)“命”與“經(jīng)絡(luò)圈”………………………………………………………381
  (八)“命”與“生死圈”………………………………………………………383
第五章 觀病八圉……………………………………………………………………391
第六章 識病八圈……………………………………………………………………395
  一 “交點”為生命福疾之“界圈” ………………………………………396
  二 “碰吸”為生命福疾之“因圈” ………………………………………397
  三 “經(jīng)絡(luò)”為生命福疾之“道圈” ………………………………………398
  四 “氣血”為生命福疾之“源圈” ………………………………………398
  五 “物質(zhì)”為生命福疾之“本圈” ………………………………………399
  六 “精神”為生命福疾之“標圈” ………………………………………400
  七 “先天”為生命福疾之“根圈” ………………………………………401
  八 “相稱”為生命福疾之“變?nèi)Α薄 ?02
第七章 治病八圈……………………………………………………………………403
  一 治病八圈……………………………………………………………………404
  二 “醫(yī)圈”的保健原則………………………………………………………405
  (一)防病于未然…………………………………………………………………406
  (二)自我保健……………………………………………………………………407
  (三)飲食保健……………………………………………………………………408
  三 生命的十大平衡……………………………………………………………409
第八章 五診合參論治………………………………………………………………412
  一 眼診…………………………………………………………………………413
  (一)看天…………………………………………………………………………4l4
  (二)看地…………………………………………………………………………414
  (三)看人…………………………………………………………………………415
  二 耳診…………………………………………………………………………422
  三 鼻診…………………………………………………………………………424
  (一)外氣…………………………………………………………………………425
  (二)內(nèi)氣…………………………………………………………………………425
  四 口診…………………………………………………………………………426
  (一)口診病位……………………………………………………………………427
  (二)口診病癥……………………………………………………………………428
  (三)口診癥中之癥………………………………………………………………428
  (四)口診病時……………………………………………………………………430
  (五)口診病因……………………………………………………………………431
  (六)口診病圈……………………………………………………………………431
  五 手診…………………………………………………………………………431
  (一)千步脈………………………………………………………………………432
  (二)四組脈………………………………………………………………………434
第九章 “醫(yī)圈”對藥物的認識……………………………………………………439
  一 對藥物的認識………………………………………………………………440
  二 藥物的分類…………………………………………………………………443
  三 醫(yī)治用藥……………………………………………………………………444
第十章 “醫(yī)圈”對腫瘤的認識及治療……………………………………………445
  一 “醫(yī)圈”對腫瘤的稱謂和范圍……………………………………………446
  二 “醫(yī)圈”認識腫瘤的圈屬及治療…………………………………………447
后記 …………………………………………………………………………………451
追溯“圈論” ………………………………………………………………………455
《黃氏圈論》研討會紀要……………………………………………………………460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wèi)生部(通知)…………………………………………464

作者簡介

  黃傳貴,男,一九四九年生。大校軍銜,主任醫(yī)師,技術(shù)5級,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黃傳貴現(xiàn)任云南陸軍預(yù)備役步兵師醫(yī)院院長、黨委書記,云南省醫(yī)學(xué)哲學(xué)研究會會長,國家西部地區(qū)經(jīng)濟開發(fā)顧問,云南東方聯(lián)合學(xué)院名譽
院長,全國民辦高教委員會副主任,全軍中醫(yī)學(xué)會常務(wù)理事,全軍高評委委員,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研究會副主任,云南省第
七、八、九屆政協(xié)委員,美國美洲中醫(yī)學(xué)院名譽教授。曾榮獲“全國百名杰出中青年中醫(yī)專家(金獎)”、“全國邊遠地區(qū)
優(yōu)秀醫(yī)藥工作者”、“國家有突出貢獻的科學(xué)技術(shù)管理專家”、“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敬老好兒女金榜獎”等。

 

《黃氏圈論》序
中國民族醫(yī)藥學(xué)會 諸國本
  《黃氏圈論》是一部具有原創(chuàng)性、傳奇性的傳統(tǒng)文化作品,是一部別具一格、別有洞天的中國古典哲學(xué)和古典醫(yī)學(xué)著作。它沒有藏之名山,藏之金匱石窟,或是塵封在廟堂和藏書樓的某個角落。它一直流傳在民間,深藏在傳人的記憶里,成為一千年來單線傳承、口誦心授的一個奇跡。
  《黃氏圈論》是由黃氏先人(據(jù)稱是唐末五代人)創(chuàng)作、黃氏家族世代傳承。“八代為一輪轉(zhuǎn),一脈單傳,傳男不傳女,傳內(nèi)不傳外”。口承身教,死記硬背。至近代傳至云南昭通巧家縣大藥山黃氏后裔黃傳貴這一輩。經(jīng)黃傳貴背誦、錄音、整理、詮釋。歷時十余載,八易其稿,終于以今天這個面目奉獻于讀者之前。
  《黃氏圈論》是一本講宇宙、天地、生命、醫(yī)道的書,是講它們之間的生成、聯(lián)系、變化、轉(zhuǎn)歸的書,它屬于中國古代哲學(xué)。但由于它最后歸于醫(yī)理,用以解析生命和指歸醫(yī)療,所以又是一部醫(yī)學(xué)基礎(chǔ)理論之作。凡是讀過《周易》、《老子》、《論語》、《內(nèi)經(jīng)》的人,都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古典哲學(xué)、醫(yī)學(xué)理論,或者說是中國人對世界觀、生命觀的另外一種表述。
  《黃氏圈論》提出“中生萬物”的概念。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產(chǎn)生于“中”,“中”是宇宙發(fā)生的起點,萬物萌發(fā)的原力,運動平衡的中樞,變化轉(zhuǎn)歸的依據(jù)。《黃氏圈論》(第三)說:“中生萬物,中為物源。萬物歸中,中為物極。萬物有中,中為分合。”黃傳貴解釋說:“狹義的中是指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生與歸。廣義的中是指事物存在的中界,如陰陽之交“交”為中,陰陽之分“分”為中,東西南北“立”為中,夾江兩岸“橋”為中,一分為二“分”為中,合二為一“合”為中,正負與零“零”為中,天地與人“人”為中,物神與性“性”為中,“中”自始至終存在于事物的內(nèi)部。”從而也就成為其哲學(xué)體系的核心。以“中”為起點,把萬物的存在、變化、發(fā)展、轉(zhuǎn)歸、終結(jié)過程,歸結(jié)為“和存、相稱、離殺、轉(zhuǎn)歸”四個方面。轉(zhuǎn)歸不是消失,不是滅亡,而是變化,是生的再現(xiàn),于是物質(zhì)不滅,運動不息。
  《黃氏圈論》認為“萬物有命”。這是一種廣義的生命觀,是一種對生物鏈的深層次的認識。其中“人命乃萬命之首命”,即“人為萬物之靈”,使“圈論”的哲學(xué)命題緊緊圍繞“以人為本”展開,自然地進入到“圈論”中的“醫(yī)論”,成為《內(nèi)經(jīng)》之后另外一個中醫(yī)學(xué)或民族民間醫(yī)學(xué)的基礎(chǔ)理論。
  《黃氏圈論》提出自然界任何生命都具有兩個生命體和三個世界。“兩個生命體”直擊“物質(zhì)與精神”這個哲學(xué)的根本命題。“三個世界”即物質(zhì)世界、精神世界和命(性)源世界。如果說哲學(xué)是研究世界觀的科學(xué),那么,《黃氏圈論》對命(性)源的認識以及命源和精神之間的獨到見地,應(yīng)是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xué)的早期發(fā)現(xiàn)之一。
  《黃氏圈論》用“天地八字”構(gòu)建了一個完整的宇宙認識模型。“圈、網(wǎng)、族、形、數(shù)、向、力、時”這八個字是對宇宙模型的精確描繪,是《黃氏圈論》哲學(xué)體系的主體。《圈論》(第八)云:“萬物有圈圈為界,萬物有網(wǎng)網(wǎng)相聯(lián)。萬物有族族類聚,萬物有形形區(qū)辨。萬物有數(shù)數(shù)大小,萬物有向向方圓。萬物有力力變因,萬物有時時運轉(zhuǎn)。”這八個字把整個世界多維地、聯(lián)系地、動態(tài)地、天網(wǎng)無漏地掌握在人們的認識和控制之中,其邏輯的嚴密性,思辨的完美性達到至善的境界。
  《黃氏圈論》對生命系統(tǒng)的認識概括為生命八字,即“物、神、性、氣、血、道、光、溫”。點明了生命存在的內(nèi)部條件和外部環(huán)境。物、神、性是生命之本,氣、血、道是生命體內(nèi)部的精微物質(zhì)和運行通道,氣、光、溫是生命存在的外因。氣有氣道,血有血道,物神一體,命性相濟,這些都和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黃氏圈論》中的“圖環(huán)命理圖”是一個宇宙生命的方程式,與周易八卦,河圖洛書相似相應(yīng),反映了作者對宇宙和人體的認知以及對生命規(guī)律的探索,進入數(shù)理抽象的語境。
  通讀《黃氏圈論》,可以想象在唐末五代那個馬亂兵荒、群龍無首、思想失控、大隱于市的年代,黃氏先人與兩三素心人夜觀天象,日悟人生,比象取類,超然抽象,對宇宙對生命進行深入探討,精心描繪,沉醉于命性之內(nèi),升華于形而之上,沉沉乎進入哲理的世界。在《周易》與諸子百家中,似乎可以找到它的某些線索,但又分明是獨辟的蹊徑;在儒、道、釋的經(jīng)旨要義之間,似乎可以看到它們文化的背影,但又有唐風(fēng)閩山之可供索隱;在《黃帝內(nèi)經(jīng)》的縱橫發(fā)揮之后,似乎可以看到它們在某些生命現(xiàn)象上的重合,但又未受其陰陽綱紀的約束。這就是本書既與中華文化有割不斷的聯(lián)系,又具有明顯的開拓性和原創(chuàng)性之所在。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崇山峻嶺之中,《黃氏圈論》橫看成嶺側(cè)成峰,只有讓讀者自己細細品味了。
  《黃氏圈論》世代相傳,其間必有創(chuàng)新,必有發(fā)揮,日臻豐滿,現(xiàn)在我們已很難區(qū)分其源與流。《黃氏圈論》經(jīng)黃傳貴精心整理和詮釋,實際上已經(jīng)融入不少黃傳貴的見解和黃傳貴的創(chuàng)造,聰明的讀者也一定看得出來。
  《黃氏圈論》誕生于唐末五代初期,由福建邵武的黃氏家族著述和珍藏,我暗暗相信當(dāng)初是編著成書的。因為黃氏祖先出身顯耀,棄官歸里,在福建一隅潛心為學(xué),具備了著書立說的一切條件。從字義之深奧,邏輯之嚴謹,章節(jié)之分明來看,也可以證明當(dāng)初出之于文章高手。后來掌握《黃氏圈論》的一脈,轉(zhuǎn)輾江西、云南等地,最后落腳云南昭通。中途由于種種原因,比如戰(zhàn)亂、天災(zāi)、饑荒、因貧困顛沛而成文盲,使原書佚失,閱讀中斷,于是教育子孫死記硬背,記憶在腦子里,深藏在記憶中。現(xiàn)在這個稿子,就是黃氏傳人黃傳貴憑記憶背誦下來,記述成稿,經(jīng)過整理而后完成的。黃傳貴說,幼時他父親教給他的時候,點一柱香,讓他背。背不出來就打,直到背誦如流為止。他說,那些年做道場,念三天三夜的經(jīng),都是背出來的。他在整理這本書的過程中,經(jīng)常是一個人拿著錄音機,來到山野空曠無人之處,滔滔背誦,之后回來整理成文字。為了這一點,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傳統(tǒng)文化口頭傳承能力的看法。民族民間醫(yī)學(xué)在傳承過程中,把醫(yī)藥知識經(jīng)驗編織成順口韻語,由醫(yī)家子弟和群眾世代傳誦。其口承方式和口承水平、口承成就是真實可靠的,是值得信賴的。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黃傳貴有極高的天賦。他才思敏捷,聰慧過人。他的腦子像一臺高速旋轉(zhuǎn)的機器,人家轉(zhuǎn)動一次,他已經(jīng)轉(zhuǎn)動了十次。這是一種超乎常人的本領(lǐng)。加上他非凡的勤奮和堅強的毅力,使他的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發(fā)揮。我多次聽他敘述在西藏等地當(dāng)兵的戎馬生涯,兩次訪問過他的書房書庫,一看就知道這是一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博學(xué)通儒。他為了研究腫瘤,到圖書館查閱和收集了從1950年至1993年的國內(nèi)有關(guān)報刊,摘錄其中關(guān)于腫瘤的報道,做了十幾萬張卡片。他說“看來,文革以前的報道都比較實在,我選了一些方子的確有效”。一個人能花那么大的功夫收集前人的知識來豐富自己,他治療腫瘤的突出療效也就可想而知。黃傳貴不是圣人,他的醫(yī)道高明是建筑在廣采博取、積累深厚的知識基礎(chǔ)上的。才華橫溢加孜孜不倦,這正是黃傳貴的成功之路。
  《黃氏圈論》之圈,就是圓。圓是中國文化的標記。盡管千百年來《圈論》一直作為民間文化代代相傳,但它無愧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杰作,是中華文化這棵常青之樹結(jié)出來的一個紅得發(fā)甜的果實。
                                          2004年6月1日于北京

作者:黃德城   發(fā)表時間:2009-10-01 15:51:57

 
發(fā)表回復(fù):
標題:
 
內(nèi)容:
粗體 斜體 下劃線 插入超鏈接 插入圖片
  您目前尚未登錄,立即 登錄 | 免費注冊
 
 
驗證碼:   
 

注意:嚴禁發(fā)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quán)、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nèi)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nèi)容發(fā)表者承擔(dān)。請慎重發(fā)表!網(wǎng)站穩(wěn)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