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1357709次
5人
15個
546個
16762人
902部
蜀中黃氏《真傳易筋經》目錄 一、外壯神勇歌釋 二、內壯玄功歌釋 三、九轉呼吸法 1、預備功法 a、除濁法 b、安神法 2、九轉正功 a、第一轉服氣 b、第二轉換氣 c、第三轉調氣 d、第四轉凝氣 e、第五轉閉氣 f、第六轉導氣 g、第七轉火氣 h、第八轉水氣 j、第九轉伏氣 四、善后尾功 1、還虛法 2、解座法 五、尾跋 內容一、外壯神勇歌釋若練外壯,約有九步。歌曰:一曰立鼎除內傷 鼎,是莊嚴安定的象征。故本功第一步的站式以之命名,此步站式有二:一是并足式,兩足兩膝并緊站立,提肛、收臀、塌腰、拔背、頂頭、微收下頜、兩手握拳,一拳拳背壓于尾閭之處,拳心向后;另一拳以拳背向前,以拳心按于臍輪之上。全身骨節對準,肌肉有收緊內斂之勢,但精神卻呈完全放松之態。口唇微合,舌頂上腭,面帶微笑,兩足如入地九尺,安穩肅穆而立。此為一般青壯年的站式。若中年以上或有病之人,則應取平肩式站法,即兩足寬與肩平,或略寬于肩,身形肌肉與心態,均應同時放松,其他對兩手頭面等要求同并足式不變。這一步工夫的主旨在除內傷,對于身內臟器的鍛煉,是以上焦心肺為主。以肺在五臟最高處,故名華蓋,總司體內外氣息的采攝交換與調整。天人一氣相通,自能改善增強整個呼吸系統對于全身之影響。肺心相連,心為血液循環之主宰。一氣一血,同是上焦臟器之所主宰,也同是人體生命活動之主要標識。氣充血足,百疾不侵,故為養生健身之關鍵性步驟。明白了上面道理,再依次地行九轉呼吸法,詳見后面第三節。至于第一步工夫的正常合格標準,當隨學人具體情況而定。從時間上講,大概最少要120天(4個月左右),多一點時間更好,以基礎所在,不可玩忽視也。第二安爐探陰陽 煉丹之法,鼎安于上,爐位于下。爐在人身正相應于下焦肝腎之部位。功法取乾坤相對,坎離互藏、上下交泰之意,方能成其變化;尤其腎為先天之主,乃安身立命之所、精氣歸根之地,故此步與第三步,均當著眼于斯。根據中醫《內經》學說,陰陽即天地之道,乃“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是大陰陽,人身是小陰陽,大小雖殊,一氣全通,我們只要能以一定的呼吸,激發出全身各系統、各臟器之原始本能,自能三才一貫、陰平陽秘,完成太極之本體。曰“探”者試探義,即包括許許多多踐履印證微妙變化之過程在。其具體做法,即基本平肩樁站法,兩膝微屈而立,兩手結太極印,即左手拇指尖掐左手中指尖之午位,右手拇指插入左手大中二指之內,掐于左手無名指根節之子位,其余四指包握于左手四指之外,此手印亦稱“子午連環決”,然后置臍腹之前二三分許;亦可以虎口相對,大指向后或向前,叉于兩軟腰之處,依之而運用九轉呼吸之法。又當借助于降魔木午為道具(木午為倒人字形),以之抵于丹田以下兩胯內側精囊之處而行呼吸。三煉睪丸造精廠 “睪丸”包括玉莖,二者皆屬腎系,乃人身主要生殖器官。易筋經功法對它特別重視,這是因為它處任督交界之所,對大小周天之運轉而言有引渡作用,對曰后同類陰陽之行持而言,更是階梯法程。這本來是人體正常生理必需知道的知識,不過在封建社會舊禮教束縛時代,認為言這些器官不雅馴,故氣功家多語焉不祥,或避而不談。練習之法,先須吐濁納清,努氣之睪丸,以雙手由輕至重,自松至緊,由勉強至自然,周而復始,行攢、掙、搓、揉、拍等決;又再努氣至玉莖之頂,行咽、洗、養等訣。詳須師授。女子行持,當從師授。洗藥方(略)尚按:這一步工夫,與中國古代性知識有關,當參考中國古代房中諸書,若論修持,尤當參考藏密雙身法,然此與中年以后之行者已無緣,因格于生理條件之限制,勉強行之,徒勞無功也。四鎮心原不驚惶 此心原即胃腑與絳宮之位,須用護心劍之道具行功。護心劍即二尺幾寸之木棍,上端作圓形饅頭狀,其功法系用低馬步式,以心窩抵于木饅頭上而行呼吸,可以收鎮心神之效。心窩絳宮即檀中,何以又有心原之名?蓋檀中即是氣海,胃腑即是中焦水谷之海,胃神經與腦之關系最為密切。凡胃有病,每致頭暈,我國人每每心腦不分,以心代腦,故此心又是腦神經,心原即心之本源意。具檀中地位,正處于臍以上之軀干中心,故心原名之。五鎖玉關真精長 武術界以腰背兩腎中間脊柱為玉關,中醫稱之為命門,故鎖玉關有強固命門之意。命門強固,即能使真精不斷增長,而真精真氣與真神,又為人身上藥之三品,故其地位非常重要。易筋經外壯行功到第五步,即需用玉關鎖之法器(如Y型),抵在背后軟腰之處以練呼吸,自能使真精源源發生。腎為先天之本,久病必及于腎,故此五步功法兼有培補先天之義,不可不下扎實功夫堅持長期鍛煉之!六透三田氣自剛 上中下三田充實,乃是氣滿任脈之驗。通過上面五個步驟,身內臟腑之重要臟器,俱已得到良好的鍛煉,在此基礎之上繼續加深九轉呼吸之修習,三田真期不斷充盈,“黃中既通理,潤澤達肌膚”,都是自然而然的證驗。七貫任督河車路 氣滿則任督自開,運行自有逕路,其氣由丹田而下,穿尾閭,沿脊背,上泥丸,經上田,中田而返下田為一周,是為小周天,也叫運河車。河車有氣河車、精河車、金水河車之不同。初功通關,一般都是氣河車,也叫子午河車,只覺一股暖氣周流而已。通關之法,九轉中有導氣,見后。若兼用動功,則蜀動金家工夫中開合一法,最簡最神,可以借用。八藏馬陰龍虎降 陰莖收縮不露,即所謂“馬陰藏相”,乃康強無病之征。男子沒有精液漏泄,曰降龍虎,女子月經斷絕曰斬赤龍。這就是比喻身體已經復返青壯的一種征候。此步沒有特殊做法,但是否達到這個境界,則是是否轉入第九步之標準,不可馬虎。九易筋骨成神勇 功至八步,已是五臟真氣充盈,須由內達外,使全身筋骨皮肉皆受到嚴格鍛煉,由骨中生出神力來。馬并指可貫牛腹,側掌可斷牛頸,是謂神勇。此步行功,有條件者,當備童男童女,進行推揉拍打之法,又當備辦木槌、木木午、石子袋等作為道具,初由臍腹下丹田周圍始,以手推揉拍打,再從背部由上而下逐一推揉拍打。道具初用木槌、木木午以至石子袋等,由輕至重拍打之。總要從上至下,從內到外,不可倒打。最后再練四肢,亦各分上下內外,依次拍打,直至指尖末梢。若無條件者,亦可以意導氣鍛煉,或改用太極拳、八卦掌、心意拳等內家拳法以代之,不過此需自力,較為多勞耳。調攝補益不老方 調是和合、整理、均平、混融義,人身內陰陽與外陰陽、人與宇宙間、同類間、有生物、無生物、有象、無象,在在均有陰陽互交互換往來不竭之機。攝即采取,凡有不足,當采來為用,如是有余,又當釋放求平,曰調曰攝,皆是意到而已,自然而然,不勞作為,能調攝即自有補益之驗。此外壯神勇法之練功模式,與中醫《內經》陰陽、臟象、氣化、養生學說完全相符,能為人體生命之延續不斷添油,身心自能健康,勝于常人,學者識之。 二、內壯玄功歌釋 三、九轉呼吸法“九轉呼吸法”,蜀中黃氏《真傳易筋經》之核心 本實踐鍛煉易筋經的外壯或內壯功夫,最中心秘密的口訣,唯是九轉呼吸法法。此法因為過去非常秘密,故在古本易筋經中,沒有透露,黃師傳功時,對一般人只說呼吸有九轉,也沒有發揮,我既得師秘傳,今特將師授口訣,結合個人經驗,扼要敘述如后。 1、預備功法 易筋經的呼吸鍛煉,若練外壯神勇,一般系從立鼎安爐的站功姿勢下手;若以內壯為主的,則以坐法為先,雙趺最好,單趺或自然盤次之,天王坐法也可以。 其次,除濁氣。以鼻吸體外清新空氣入內,直入下腹,吸氣已,隨以口默念“哼”字,以吐胸膈以上之濁氣。次又如上吸氣,默念“哈”字以吐中焦之濁氣,三又吸氣一口,默念“海”字以吐下焦之濁氣。如時練作三遍,共吐九口濁氣。此為早課必行之功。余時煉氣,以鼻吸口呼一至三遍已足,無需念字。 再次,安身,口唇閉合,眉頭舒展,面帶微笑,舌尖抵上鄂齒間,兩目向前平視,凝光不動。俟凝定,漸漸內收,由兩眼當中的鼻梁處(山根穴)入內,再向下行,直注于臍后腰前微下之丹田中,兩耳也隨之入內,傾聽丹田所在之處。2、九轉正功 此為練氣正行。練氣,有剛氣、柔氣,中和氣之別。剛氣,呼吸有力,氣入充滿全身;柔氣,多用于自然體呼吸,氣之出入,當意念相主宰,只在丹田有感應;中和氣則介于剛柔之間。本法屬中和氣,則更偏重于柔。又有順呼吸和逆呼吸的不同,順呼吸是吸降腹膨,呼升腹縮的自然呼吸;逆呼吸則是吸升腹縮,呼降腹膨的反自然呼吸,本法一般是順呼吸,個別特殊體質,感到逆呼吸較舒適,也可用逆呼吸。若呼之與吸,俱全身肌肉向內收縮,逼氣入骨的,則為內壯呼吸,但初學是不能隨便采用的。此下分別介紹九轉功夫第一轉服氣 除濁定神已,即以兩鼻孔徐徐細、勻、深、長吸氣,直入臍后腰前而微下之丹田,同時舌尖微向上舐,整個腰腹下部即自然四向膨脹為度;吸后就呼,中間不可停頓,仍要細、勻、深、長,直趨兩鼻孔而出,舌尖同時微微下移,腰腹也就自然四面向中心收縮,以幫助壓氣外出。出入的氣,細入一線,往來到底,出完即吸,吸后即呼,如膠似漆,綿綿不輟。這樣一往一來,不斷地吸氣呼氣,舌尖隨著不斷地輕輕上下動搖,腰腹部也隨著不斷四向外張內縮,并且口鼻不可見呼吸之形,自己不得聞呼吸之聲,外相要好似無呼無吸一般。如津液充滿,即分小口微微仰頭吞下,以意送到下丹田。初時鼻孔里還感覺到有氣出入,后來功夫深了,就只覺腰腹外膨,氣即攝入,腰腹內縮,氣即擠出,鼻孔如同虛設一樣了。 此功夫專修,早上一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晚上一次,共五次。若業余修習,早午晚各一次,總以不感疲勞勉強為原則。若計數修習,一呼一吸為一度,初學四十九度,漸加至一百余度,最多不超過三百六十度為準。第二轉換氣 練氣功夫,很難一帆風順,初學服氣,往往不能完全如法,此須集中精力,克服困難。經過一段時間,自能走上合法的正軌。但已上正軌之后,又經若干時曰,可能又出現呼吸不勻,心氣不能一致,甚至氣喘如牛,心亂如麻,這是臟腑受煉而起急劇變化之故,名之為“換氣”,是好現象,不要驚疑害怕。當全身放松,心神放自在,照樣鍛煉下去,所以換氣的口訣,只有堅韌二字。 換氣,是煉氣中的一個過程,大抵初學煉氣的人,多數要經過這個階段;還有煉不如法,身體或精神上有勉強不自然時,也能出現這個現象,說他是好,因已有明顯之故,但終究要超越它,故有放松,自然之訣。若是在先已練過氣功,或者資質特別相應,也有可能不出現這一過程,總要任其自然,有了不驚疑,不有也不著急,才能順利前進,不入歧途。第三轉調氣 經過換氣階段,漸漸又可達到呼吸合法的境界,名為“調氣”,調氣的意義有二:一是有為功夫,就是使不調者仍歸于調;二是功夫的階段,則是指氣已調順的境界。什么是調氣的有為功夫呢?服氣時的呼吸要求,是呼吸細勻深長,此調氣的呼吸要求,則要求專在自然從容四字上留意。應當能調到幾許細即幾許細,幾許勻即幾許勻,幾許深即幾許深,幾許長即幾許長。做到自在悠閑、緩急中度,一點也沒有勉強為準則。呼吸已調的境界又怎樣呢?氣息往來自然、栽畸而有力、舒適,即已達到“調氣”的境界。 功到“調氣”階段,大腦寧靜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就有種種證驗感覺發生,或身輕如毛,或體重如山,或四體動蕩,或覓身不得,或有寒熱驟生,或有見聞異境,其他尚多,難以盡舉,此當不驚不喜,不見不聞,專心行持,他非所知,是為至要。第四轉凝氣 于空氣清新所在,以兩鼻從容細勻深長吸氣,納入丹田。于吸氣的終了,即心氣相合,凝住于丹田而不動,用以增益氣神,填補虛損,約經三、五秒鐘,稍覺不耐,即將氣緩緩放出,同時存想清新之氣并未隨出。每次停住的時間,隨功力進展,逐步增加,由數秒增至十秒、二十秒、三十秒,以至一分、二分、三分等,緩緩而進,總以呼氣仍然從容自在為度。以凝氣功夫,只限于凝住丹田,若于丹田以外有任何肉體或精神上的緊張不自在,都是錯誤。前此一至三轉,忌飽腹行動,此功則正宜飽腹從事。于每座功完,最后一口氣呼出時,更應神入丹田,覺氣亦安住丹田,并未隨呼而出;并且一直存住下去。斯后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當常保此意態而勿失,且要勿忽。天氣晴朗之時,每早宜于朝陽初出之際,增加對曰行動,最少四十九度,能增長膽力,亦是要著。 按前此流傳的內養功,即是本法的利用不過內養功的停氣法,以字句作限制,最多不超過九字(即入氣出氣各占一字,中間停氣七字)。本法最初停氣的時間,亦只一字、二字,后則可以盡量延長。 又高級層次至此,當修體呼吸。體呼吸亦有淺深層次,當根據學人之資稟量級而多種變化,須量體裁衣,勉強不得,此賴明師之指點,非紙幣文字之所能為力矣。第五轉閉氣 此是大停氣功夫,前此凝氣,至不耐即出,此則須盡力多住,此為不同之處,抱樸子曰:“鼻中引炁而閉之,陰以心數,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聞其炁出入之聲,常令之多出少,以鴻毛著口鼻之上,吐炁而鴻毛不動為侯也。漸習轉增其心數,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則老者更少,曰還一曰矣。”即是此法。此須有前面四轉為基礎,若無基礎,是不能修習的。若勉強為之,無益有損。此轉即是修剛氣,不過是由漸而至,與下手直接修習為有別。此種修法,在佛法密宗及印度瑜伽教中特別強調,但對修習者的年齡限制很嚴,一般都要在三十五歲以前,并且要體質強壯的才能勝任。第六轉導氣 導氣是在閉氣功夫已穩固之后的作法,功至此步,須煉幻身。先存想身如水晶,透亮光明而通徹,心中有白色號(倚天按:應該不是“號”字,大概不是梵文就是藏文)上升出頂門,攝集宇宙間所有精英,化為白色金剛;再由頂門下入心中,自身即化為金剛,堅固至極,無物能壞再入正修,此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密語通關。訣曰:“*字導氣起丹田”,即用氣之后,存想心氣凝結于丹田,現一白色*1字。*2字導氣至命門,*1字下行而穿尾閭至命門,轉成白色*2字。*3字導氣在夾脊,*2字沿脊上行至夾脊變成白色*3字。*4字導氣至頂門,由*3上行過玉枕,入泥丸,變成白色*4字。*5字導氣至喉間,泥丸之*4下行至喉,變成白色*5字。*6字導氣至心原。*5字下行入心間,變成白色*6字。此*6字又下行至丹田,化為白*1字輪流一周。至此方讓氣出,又再閉氣行之,周而復始,每座至少修一百零八轉。 第二階段,是導氣四末。即閉氣之后,存想氣透手指腳趾之末梢,更或從四末而出,至一尺二尺,以至十步百步外等。目前所講的發放外氣,即是此類。此是氣的利用,作用很多,治病亦是其中之一。 按:導氣至于身外之法,黃師戒謂不宜多練,多練恐于身無利。但佛法密宗息、增、壞、誅四法,除誅法不宜亂用,壞法、增法宜慎用,息法長可多用。蓋高級功法,自別有善巧,此須學人道德高尚者方可用之。(倚天按:文中之*1、*2、*3、*4、*5、*6在原文中應該是藏文,可惜無法打出來,故只好這樣代替了,且原文中的藏文恐怕也印刷有勿,我懷疑這六個藏文就是六字大明咒,但由于印刷有誤也不能確認,不過我想不必觀想出具體文字的形象,只要存著這個意念就可以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第七轉火氣 火氣的修習,是增加健康、延長壽命、揭開人體生命奧秘的鑰匙,須于閉氣、導氣已得自在之后修之。其法:觀想丹田所在,有一紅曰,色紅,光明,透亮,火熱,熾燃,任何物體遇著,都會立刻變成火焰,其火焰溫暖、舒適,能使人產生無限安樂。以觀鼻前徑寸之地,乃宇宙大氣之精華,能使丹田之火,不斷增長。于是,從容細勻吸氣,納入丹田,前后二陰之氣,同時微向上提,與外入之氣,會于丹田,盡融入于紅曰之內,光熱因之愈益增長熾盛。至氣步能耐,緩緩放出,但紅曰的觀想不要放松,每次最少修一百零八次呼吸。至丹田火生穩固之后,應觀光熱外侵,凡火熱觸處,立刻轉成紅熱之火體。初由丹田而滿腰腹,又由腰腹而滿兩肋,而滿胸背以至四肢爪甲毛發,整個身體成為一輪紅曰。凡火熱到處,皆有溫暖、舒適、安樂之感覺,盡力而往。 煉此火氣之時,應多食乳酪、脂肪等增熱之品;或更以壯陽益氣之藥物如上桂、附片、沉香、小菌、韭子、北味、枸杞、仙茅、鹿茸、紅鉛等藥適當配丸長服之。 又此火氣修法即是佛家密宗拙火定。依準密法,火焰之增長不宜超過頂輪,此點值得注意。第八輪水氣 火滿全身,應修水氣。先將全身放松,意想自身玲瓏光潔而白亮,如水晶然。次觀頂上高約一尺,懸一月輪,清涼皎潔,寂照光明,與秋夜碧空的月輪一樣。次想皎月流出清涼甘露像乳一樣潤澤,冰一樣涼爽,功能潤枯澤朽,起死回生。斯后調整呼吸,用小停氣法,于吸氣之時,想甘露隨氣罐入頂門,直趨丹田,停息時,想潤澤全身,安適異常,停后不需久主,吸、停、呼各占一字即可。隨呼氣時,清涼安適觀想勿忘。如是甘露愈積愈多。充滿全身,全身即變成一個月輪。以后專住此觀,呼吸任其自然,時間愈久愈佳。 此上火水二氣,一貫相承。乃是升降水火,調理陰陽的妙法。道家有,佛家有,印度瑜伽也有,不過觀想不同。此處觀想,與佛法密宗相近,不過不觀脈輪。古哲云:“性在天邊,命沉海底”。授此水火的觀修,也是性命雙修的一法,不要輕視。第九轉伏氣 伏氣亦稱胎息,是呼吸氣微,仿佛鼻中無出無入的境界。前此都是有為功夫,到此入無為正定。其法:先須停止頭腦中的一切妄念,也不再去運用呼吸出入,一切不管,只存一“一無所著”之正念。不思過去,不想未來,不辨析現在,安安穩穩,舒舒適適。自在寂照而住,時間愈久愈佳。但初修每不能長住,需隨時提起此念,不斷熏習。不斷緩緩增加住的時間,曰積月累,自然可以達到長住久住的境界。功夫到了這里,境界體驗甚多,唯一的要訣,是見若不見,聞若不聞,既不跟著內外緣境轉變牽纏,也不要去制止壓服它,只是自自在在地住在那難以住止的境界里,這就叫“轉不住為住”卻成大住長住。 此上九轉功夫,每一轉修習時間的長短隨修習者的體格、年齡、悟解、掌握等等程度的不同而有別。一般的情況是:一至三轉,最少需修一百二十天;四至六轉,大約需修習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天;七八兩轉,最少修習一百天,至九轉伏氣,則是終生(身)行持功夫了。四、善后尾功 此中分二。1、還虛功 實修九轉功夫,每座功之后,皆當接修此功。其法:初將心神凝照丹田,不再管呼吸的長短大小,任其自然出入,時間久暫不拘,能久一點更好。然后,遍身完全松開,呼吸任其自然,將凝照丹田的心神也隨之放開,照注全身,存想自身安住白云絮中,遍體空松通透,一呼一吸,無處不相通連,恍如身體與外界俱不存在,只是一片疏松空透的云霞一樣。如此約五至十五分鐘為準,可免走漏滑遺之險。2、解座法 凝氣寧神,兩手掌互相搓擦,至覺火熱,一手在內,一手在外相疊,按于小腹之上,順轉三十六,逆轉二十四,覺外摩內應,腹氣隨之盤旋,愈旋愈寬,廣無邊際,感覺舒適清泰為則。又再搓熱,摩兩腰,不計其數,火熱為度。再雙手浴面,開口吐氣,令火外散。再擺腰腹,扭肩胛,旋頸項,舒手足,起身,活動手足,散步片刻而終。 如身熱有汗,應以干毛巾拭干,不可當風貪涼。若欲沐浴,需休息至少半小時后,始可行之。 此真傳易筋經功法的優點,是見效迅速,一步有一步的作法,可以循級而登,引人入勝。凡年齡不大,身體較好的人,修此最為相宜。 若年老體弱,最好按柔氣功修習法行動。(可參考拙著《胎息經注釋》,較為適合而無弊。若必欲修此,則須盡量做到自然舒適,不可勉強圖效。且閉氣一轉須略去,導氣亦當審慎從事為要。
作者:黃德城 回復:1 發表時間:2009-10-01 15:54:34
不會亂搞的吧
作者:黃略 發表時間:2010-01-12 22:29:03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