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918593次
2人
33個
3630個
5041人
246部
中國營養保健師學員論文庫 摘要:民以食為天,飲食營養與人體健康有著相當密切的聯系,而營養保健師則研究著食物、營養和人體健康,具有很強科學性、社會性和應用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出現了諸多營養問題。逐漸興起的行業營養保健師研究著如何科學合理調配飲食以促進身體健康、減少各種慢性疾病的發生等實際問題。關鍵詞:營養、飲食、健康、營養保健師營養過剩是能量攝入超過人體的消耗,對人體會造成損害。由衛生部、科技部和國家統計局聯合展開的“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8.8%;糖尿病患病率為2.6%;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8.6%;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其中高血壓發病率與1991年相比上升31%;肥胖率上升97.2%。這些數據不能不引起國家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專家在分析導致這一“險惡”狀況出現的原因時說:“營養不合理,生活方式不良雖然不是引發慢性病的唯一因素,但至少是重要因素之一”。通俗地講就是三個字——“不會吃”。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均由食物供給,食品是保證營養來源的物質基礎。但任何一種天然食物不可能包括所有的營養素,進入人體的營養素還設及消化、吸收、利用等種種因素,在代謝的過程中各個營養素又必須比例適宜才能協同作用,相互制約,發揮最大的效能。因此,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營養缺乏和過剩。無論營養缺乏和過剩都可引起疾病。日常生活中,有些疾病與吃大量脂肪有關,造成脂肪過多的原因是由于日常飲食缺乏能是體內脂肪組織轉變成能量的營養素。吃蛋白質過多難與消化吸收,易與在體內形成酸性物質、毒副產物,并誘發心臟病變。吃糖過多會影響食欲,引起肥胖、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鈣、鋅、硒、氟過多會引起相應的病癥。食品中的營養素,因加工生產方法的不當而受到一定的損失,使其原有的營養價值減低。營養素是維持機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的各種食品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水和纖維素七大類。? 營養素的功能是維持身體的構成、補充能量以及對機體的功能和行為給予保證和調養。? 食品中的維生素最易損失、營養素損失的主要途徑有流失和破壞兩個。食品在某些物理因素,如陽光、鹽漬、淘洗的作用下,使營養物質通過蒸發、滲出或溶解與水中而被拋棄,造成營養素流失,而食物因保管不善或加工方法不當而導致霉變、腐爛、生芽等,烹調過程時高溫、加堿、煮沸時間過長以及菜肴烹制好后擱置時間過長,造成營養素破壞。因此,在烹調過程中應該注意營養素的保護。要使營養素種類齊全、數量充足、各種營養素之間相互比例合適,必須平衡膳食。平衡膳食就是吃的營養均衡又健康。膳食中所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要與機體需要保持平衡,從而能提供各種營養素之間的吸收和利用,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 平衡膳食的基本條件是滿足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與供給,膳食應該色、香、味等感官性狀俱佳;飯菜種類要多樣化;能刺激食欲;膳食容易消化吸收,并具有一定的管飽的作用;膳食符合有關衛生要求,對食用者的健康沒有害處。? 日常生活中,人們必需的食物有谷物、糧食;富含動植物蛋白的食物、谷類、乳及其制品;蔬菜水果;油脂五大類。以上五類食物長期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健康。為保證平衡膳食,養成不挑食、偏食的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十分必要的。? 有的食物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每天必須選擇的食物,而有的食物雖然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但是糖、油脂或鹽份含量過高,是必須限量的食物,更多的食物只提供熱量、糖、油脂和鹽份,而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含量很少。? 由于人每天能夠吃的食物總量是有限的,所以必須把各種食物穿插在飲食中,以達到平衡飲食的目的。合理的營養是健康的物質基礎,而平衡飲食是合理營養的唯一途徑。均衡的營養不僅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而且對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卜素、維生素B、鋅、硒、鈣、鎂等物質可增強人體的免疫細胞的數量,而營養物質的缺乏,會導致各種人體疾病的發生。因此,人們的日常飲食應包括蛋白質、高纖維碳水化合物、綠葉蔬菜和含果膠較高的水果以及脂肪。營養保健師運用所學幫助各個年齡層次的人群合理搭配膳食、遠離疾病、延緩衰老,并要經常性地研究食物中的營養素和人體機能需要的關系,幫助人們形成科學的膳食搭配方式、保持機體健康。隨著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發生了迅速的變化,部分居民膳食中肉類、油脂的消費大幅度增加,導致膳食向高脂肪、高熱能、低谷類的不正確方向發展。因營養問題所致的慢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癥、惡性腫瘤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多,且此類慢性疾病已成為人們喪失勞動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講究營養要講合理營養,也就是每日由食物攝入營養物質要適度,既不能缺乏,也不能過度。 倡導平衡膳食、合理營養對預防營養缺乏病和預防慢性病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其對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增強綜合國力也將發揮積極作用。“寓于醫于食”、“藥食同源”是祖國醫學的營養源泉。戰國名醫扁鵲“唐代名醫孫思邈“安身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弘揚東方文化,振興中華民族是每一個國人的己任。而中醫養生保健作為東方文化內容之一,與營養保健師有著直接的關系。 健康是人類追求的亙古目標,營養保健師是人類健康的使者,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營養保健師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探究,全方位地提供健康指導和服務,加強專業知識和敬業精神以不負于社會和大眾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為促進我國健康產業的健康發展與繁榮而努力。參考文獻[1]曹錫琴.食醫,我國最早的專職營養保健師.食品健康[2]史琳娜,黃曉珊.國外營養保健師工作范圍與職責.中國臨床營養[3]孔凡真.我國迫切需要高級營養保健師.中國保健食品
作者:222.184.28.* 回復:0 發表時間:2009-11-02 22:26:17
注意:嚴禁發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隱私、侵犯他人版權、辱罵、非法、有害、脅迫、攻擊、騷擾、侵害、中傷、粗俗、猥褻、誹謗、淫穢、灌水、種族歧視、政治反動、影響和諧等內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經發現后將無條件刪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該內容發表者承擔。請慎重發表!網站穩定來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諧社區!
湘公網安備 43018102000107號